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疖 病因和病理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到磨擦和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胆小鬼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和小腿。 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 临床表现 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认,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面部,特别是所谓“危险三角区”的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或挑刺,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病情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 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在盛夏,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剪指甲,幼儿尤应注意。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喝。疖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并用70%酒精涂抹,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附近的毛囊。 治疗 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俐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面部疖,有全身症状的疖和疖病,应给予磺胺药或抗生素。并注意休息,补充维生素,适当增加营养。 二、痈 病因和病理 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底部开始。由于皮肤厚,感染只能没阻力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沿着深筋膜向四周扩散,侵及附近的许多脂肪术,再向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具有多个“脓头”的痈(图12-1)。糖尿病病人较易患痈。因为他们的白细胞功能不良,游动迟缓。 图12-1 痈 临床表现 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除有局部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痈不仅局部病变比疖重,且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唇痈容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危险性更大。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疖,以防止感染扩散。 治疗 1.全身治疗病人应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必要时用镇痛剂。可选用磺胺甲唑加甲氧嘧啶或青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如有糖尿病,应根据病情同时给予胰岛素及控制饮食等治疗。 2.局部处理初期红肿阶段,治疗与疖同。已有破溃者,可用八二丹掺入伤口中,外敷太乙膏。如红肿范围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或全身症状严重,应作手术治疗,但唇痈不宜采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时亦可作“|||”形。切口的长度要超出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尽量剪去所有坏死组织,伤口内用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图12-2)。以后每日换药,并注意将纱条填入伤口内每个角落,掀起边缘的皮瓣,以利引流。伤口内用生肌散,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如分晓面过大,待肉芽组织健康时,可考虑植皮。亦有直接作痈切除术,肉芽组织长出后即植皮,可缩短疗程。 图12-2 痈的切开引流 病因和病理 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功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有时能引起败血症。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蜂窝织炎,由比较容易局限为脓肿。 临床表现 常因致病菌的种类、毒性和发病的部位、深浅而不同。表浅的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周迅速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位常因缺血发生坏死。如果病变部位组织松弛,如面部、腹壁等处,则疼痛较轻。深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和深部压痛,但病情严重,全身症状剧烈,有高热、寒战、头痛、全身无力、白细胞计数增加等。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炎症有时还或蔓延到纵隔。由厌氧性链球菌、拟杆菌和多种肠道杆菌所引起的蜂窝织炎,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在被肠道或沁尿道内容物所污染的会阴部、腹部伤口,局部可检出捻发音,蜂窝组织和筋膜有坏死,且伴有进行性皮肤坏死,脓液恶臭,全身症状严重。 治疗 患部休息,局部用热敷、中药外敷或理疗。适当加强营养。必要时给止痛、退热药物。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如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其扩散者,应作广泛的多处切开引流。口底及颌下的急性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的抗炎治疗无效时,即应及早切开减压,以防喉头水肿,压迫气管而窒息致死;手术中有时会发生喉头痉挛,应提高警惕,并做好急救的准备。对捻发音性蜂窝织炎应及早作广泛的切开引流,革除坏死组织,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四、新生儿皮下坏疽 病因和病理新生儿皮下坏疽也是一种急性蜂窝织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偶尔发生在枕部、肩、腿和会阴部,在冬季比较容易发生。新生儿的皮肤薄嫩,局部皮肤在冬季又易受压潮,不易保持清洁,故细菌容易从皮肤受损处侵入,引起感染。由于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较差(例如免疫球蛋白缺少和中性白细胞活动能力低),新生儿皮下坏疽发病急,病变扩展迅速,如不及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并发败血症、支气管炎和肺脓肿等,故其死亡率较高。 临床表现病儿首先表现为发热、哭闹和拒食,甚至有昏睡。开始,局部皮肤发红,稍有肿胀,界限不清;扪按病变部位,可以感到质地较坚,发红皮肤受压后颜色变白。在数小时内,病变即可迅速扩展,皮肤变软,中央部位颜色转为暗红。由于皮下组织液化而形成的脓液不多,触诊有皮肤下空虚、皮肤漂浮的感觉。但脓液积聚较多时,也可出出“波动”。最后,因皮肤和皮下的血管内血栓形成,皮肤出现坏死。在一部分病儿,局部皮肤出现多个水泡,并逐渐融合,内容物转为血性液体;中央部皮肤变黑,出现逐渐增大的坏死区。 要注意与尿布疹和硬皮病作鉴别。尿布疹的皮肤红布不肿,硬皮病的皮肤肿而不红,两者都无感染的全身症状。 治疗 诊断一旦明确,即作多处切口引流(一般约需作5~7处),常可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每个切口长约1cm。如有坏死出现,应随时将坏死皮肤切除。术后应经常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待创面清洁后,及早作植皮术。全身应用青霉素等抗菌药物。此外,还应加强全身支持疗法,以提高病儿的抵抗力和促使伤口愈合。 五、丹毒 病因和病理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临床表现丹毒的好发部位为下肢和面部。起病急,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蹭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红肿区有时可发生水泡。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有时并可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治疗 休息,抬高患处。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用青敷膏外敷。全身应用碘胺药或青霉素,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应用3~5日,以免丹毒再发。对下肢丹毒,如同时有足癣,应将足癣治好,以避免丹毒复发。还应防止接触性传染。 六、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 病因和病理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发疖、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管腔内有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和脱落的细胞。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腑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腥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丹毒即为网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崦以下肢为多,因为它常并发于足癣感染。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为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出现肿胀,有压痛。两种淋巴管炎都要以产生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可遗留一小硬结;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 预防及时处理损伤,治疗原发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及足癣感染等。 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灶的处理。本病早期作抗炎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已形成脓肿的,应作切开引流。 七、脓肿 病因和病理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后,形成局限性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壁者,叫作脓肿。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疖等;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的血肿或异物存留处。此外,还可从远处感染灶经血流转移而形成脓肿。 临床表现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痛、热的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压之剧痛,有波动感。深部脓肿,局部红肿多不明显,一般无波动感,但局部有疼痛和压痛,并在疼痛区的某一部位可出现凹陷必不肿。患处常有运动障碍。在压痛或水肿明显处,用粗针试行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小而浅表的脓肿,多不引起全身反应;大的或深部脓肿,则由于局部炎症反应和毒素吸收,常有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白细胞计灵敏增加。 结核杆菌引起的脓肿,病程长,发展慢,局部无红、痛、热等急性炎症表现,故称为寒性脓肿。常继发于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 位于腘窝、腹股沟区的脓肿,应与此处的动脉瘤相鉴别。动脉瘤所形成的肿块有搏动,听诊有杂音,阻断近侧动脉,搏动和杂音即消失。此外,新生儿的脑脊膜膨出,可根据其位于背腰部中线,加压时能缩小,穿刺可抽得脑脊液,以及X线摄片发现有脊柱裂等特点,与脓肿鉴别。 治疗脓肿尚未形成时的治疗与疖、痈相同;如脓肿已有波动或穿刺抽得脓液,即应作切开引流术,以免组织继续破坏,毒素吸收,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切开大型脓肿时,要慎防发生休克,必要时补液、输血。 附:髂窝脓肿 髂窝脓肿是髂窝淋巴结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感染,脓液向后穿破髂腰筋膜所致。可由血行感染,下肢损伤后金黄色葡萄球蓖感染或会阴、肛门、髂窝附近的脏器感染经淋巴管引起。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往往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由于解剖关系,多数病人的局部症状最初并不明显,一般仅有腹股沟上方疼痛,以后有行走困难或髋关节屈曲,并在髂窝部出现肿块。检查时,可在腹股沟部捫得长圆形、有压痛而无波动的肿块,髋关节不能伸直,伸髋时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至后期,脓肿可自腹股沟韧带下方穿破,形成脓窦。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必要时可作穿刺,协助诊断。有时需与阑尾脓肿、嵌顿性疝、髋关节炎、急性精索炎、急性输卵管炎等相鉴别。阑尾脓肿病史中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较低,无寒战,腹部肿块和压痛的位置较高,且偏向内侧,髋关节一般无屈曲。嵌顿性疝的肿块位置比较偏向腥股的上内方,有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急性髋关节炎时,髋关节活动受限,保持在一定位置,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叩击足跟时,髋关节疼痛加剧,X线摄片可发现关节病变。 治疗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髂窝淋巴结炎,可以防止髂窝脓肿的形成。治疗包括局部热敷、理疗或蜡疗,应用较大量的抗生素。一旦形成脓肿,即应作切开引流术。在局部麻醉或株网膜下腔麻醉下,先进行穿刺。证实脓肿后,在脓肿部作一个与腹股沟韧带平行的切口,按层分离腹壁组织,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并用手指分开脓腔内的间隔。置卷烟引流2~3根后,用凡士林油纱布填塞脓腔,作压迫止血,2日后取出油纱布和换药。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位于脓腔后壁的髂外动、静脉和肌神经,且勿穿破腹膜,以免脓液进入腹腔。手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和逐步纠正患侧髋关节的屈曲,必要时可作下肢皮肤牵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