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医学词典 |
医药 |
中药 |
西药 |
日常疑问 |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健康信息 | 生活 | 性爱 | 性病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育儿 | 心理 | 瘦身美容 | 健身 | 服饰 | 情感 |
我是一名教育学教师,九七年成为“母亲”。因为深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孩子出生前后,又大量阅读了国内外有关书籍和报刊,结合已有的教育理论,尽可能地科学育儿。几年来,感触颇多,述诸笔端,供正期盼孩子到来的准爸爸妈妈们和刚刚成为新爸爸妈妈的网友们参考。 一,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孩子。 我们常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忽视孩子的感受,其实,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幼儿甚至胎儿,他们对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的情绪都是有反应的。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亲便要有意识地用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孩子生下来都在哭,谁是不是“天生就爱哭”很难说。我的孩子很少哭,每次睡醒一睁眼就笑,连自己玩时有时都还莫名其妙地笑出声,还经常冲我们挤眉弄眼逗我们笑,在小区同龄的孩子中是出名的“乖孩子”。我不知道其中有多大的先天成分,但我相信其中体现了我的教养态度有关的。 第一,每次孩子睡醒,让其见到的永远是母亲(或其他家人)的笑脸;第二,不管工作再累,回到家里让孩子见到母亲的第一面一定是笑脸;第三,孩子刚尝试走路时,常因小小的磕碰而大哭,其实孩子不一定是疼痛,而是受到惊吓,除了必要的安慰,父母还可以故意哈哈大笑以表示对磕磕碰碰不必太在意,孩子很快会转移注意、破涕为笑;第四,每次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一定要微笑着加以安慰并鼓励孩子自己去克服,对其成功大加赞扬;第五,不管工作再忙,当孩子来牵你的衣袖时,父母亲一定要停下来冲孩子笑一笑、摸一摸孩子的头或抱一抱孩子再投入工作;第六,当自己情绪不好时,恶劣的情绪决不带到孩子的面前;夫妻争吵,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第七,经常温柔地抚摩孩子,满足其“皮肤饥渴”。 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于吵闹、祈盼孩子一生幸福,那么,从孩子一降生(甚至从怀孕开始)就有意识地给孩子传递并培养其愉快的心态吧。 二,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早上起床后排便、定时定量饮食、中午和晚上定时睡觉、定时出去晒太阳、活动,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 大家对其他活动的规律性都有共识,关于每天早晨定时排便,很多父母可能不以为然。养成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对孩子身体健康发育非常有益。它有利于养成孩子有规律的新陈代谢,促进孩子的食欲和良好精神状态,也省去了父母的很多“后顾之忧”。刚开始,无论有无都“端”一会儿或让其坐一会儿盆,时间不宜太久,尽量让其专注、并用声音或语言提示孩子。但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不能试过几天之后没有“成果”就不再坚持或训斥,急于求成是不行的。一般对一岁以内的孩子,父母都会定时喂奶,孩子睡眠的时间也较长,在喂养上不会有太大问题。当孩子开始吃饭、尤其开始吃零食,同时活动范围扩大后,生活规律容易被打破。时候,父母亲特别应注意给孩子吃零食的时间和量,最好在上午十点左右、两餐之间,下午则吃些水果,睡觉前活动量不要太大,不宜使孩子过于兴奋。 生活规律一旦形成,尽量不要破坏规律。规律性的生活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促进作用,孩子的精神状态也好,做母亲的自己也更省心、生活井然有序。 三,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孩子身体健康是孩子一辈子的福气,也是家长的福气。很多人认为,新生儿只要喂养得好自然长得壮。但是如果父母能有意识帮助孩子锻炼身体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育,增强孩子的抵抗能力。除了多晒太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应多给孩子进行按摩和做些婴儿操。特别是四、五个月之前的孩子,他们的活动少,抵抗能力差,给孩子按摩手脚心和脊背等、做做简单的四肢和身体运动对他们很有好处。 另外,让孩子平地及上下台阶爬行是十分有益的。有些老人认为爬行会防碍孩子学习走路,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相反,通过爬行训练了孩子良好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对孩子走路及跑跳等其他活动都有促进作用。我非常注意让孩子爬行,从匍匐爬行到手膝爬行再到手足爬行,不仅让她在平地上爬,还专门训练她在楼梯的台阶上爬,事实证明她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比别的孩子要强,比如学走路时自己能掌握平衡,很少摔跤;走路或跑跳时,四肢协调得很好;第一次走附近幼儿园里的独木桥(刚满两岁)就能独自、顺利地走过。 我休完产假上班后,孩子交由年轻的保姆带,但孩子在头两年内仅生过两、三次小病,且每次没吃什么药很快就好,春节随我们到南方和西北探亲两次,长途的汽车、轮船、飞机都坐过,到外地后适应能力很强,这一切应该归功于锻炼。 四,适当给孩子自己活动的时间。 孩子刚出生,父母都喜欢得不得了,母亲也要每隔两小时喂奶,孩子便总是在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手上转来转去。孩子稍大些要出去晒太阳,很多父母嫌搬推车麻烦,总是不怕辛苦自己抱着。尤其人口多的家庭,孩子更是难得被放下。逐渐地,在孩子与父母的感情增长的同时,孩子也习惯了总有人陪伴,形成了孩子“粘”父母的情况。因此,初为父母者要克制自己对孩子的喜爱而少抱抱孩子,这不仅使自己减轻负担,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更有好处。大多数母亲都是职业妇女,独立性强的孩子能更快地适应母亲上班后的变化。另外,孩子在独立活动时,能有时间学着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五,不管孩子多小,都要给她讲道理,并多鼓励。 许多人认为刚出生的孩子怎能听得懂语言?对他们说话不是很可笑吗?其实,经常对婴儿说话不仅是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促进其大脑的发育,更主要的是在母亲和孩子说话时,母亲亲切的语调和面孔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安慰,同时孩子逐渐会通过语音和表情“理解”语意。当孩子能真正听懂语言后,则更应给孩子尽量耐心地讲明道理:这件事为什么能做或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东西为什么不能碰、这玩具为什么不能买等等。当孩子表现得好时,不要吝惜夸奖。 六,有意教孩子预防危险的行为。 常常听说有的孩子被开水、炊具烫伤等情况,有的甚至给孩子及其父母亲造成终身遗憾。我认为靠父母包办代替、回避是不解决问题的,俗话说“防不胜防”,让孩子自己知道危险并积极从正面教孩子防止危险可能更有效。 比如,厨房是危险经常发生的场所,刚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手到处抓扶,难免会出事。我从孩子第一次要进厨房时就严厉制止,以后从不破例,有时和孩子玩球时还故意把球滚进厨房,考验她是否能控制自己。我们家住在二楼,当孩子被托着能上楼梯的时候,令人担心的事就是怕孩子自己下楼梯。我常特意牵着孩子走到楼梯口,告诉她不能自己下,必须说“妈妈抱”,如果她有试图迈腿的意思也同样严厉制止等。经过有意识地训练,在不能盯着孩子时也能比较放心地让她自己玩。 当然,孩子有能力做的事则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当孩子刚会爬上时并不会爬下,一旦发现孩子会爬上沙发、爬上床时,你就要教她下来时脚先下、慢慢滑下来,教几次孩子就能掌握。在进行行为训练的同时也要适当给孩子讲道理,用孩子听得懂的字词加上表情和手势,让孩子领会。孩子一岁八个月时,我们带她到外地探亲。家里用土暖气取暖,炉子就放在进出最多的那间房间的门边,家人害怕孩子碰着烫伤想撤掉炉子,我认为不必,结果表明,只要一开始对孩子讲清楚,孩子自己非常注意自我保护。 七,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 很多家长都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却不太重视培养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独生子女的环境本身客观上就容易让孩子养成任性、霸道、自私的品质,若家长再娇惯就更纵容了不良品质的增长。 首先,应让孩子“心中有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父母亲有必要有意识地和孩子“抢”吃的,因为独生子女没有和其他人“抢”的机会,因而也无法形成“分享”和“合作”意识。当孩子刚能听懂“给妈妈吃”、“给爸爸吃”或“给阿姨吃”等语言时,就要经常考验他(她),这种考验在最初就要“动真格的”——当孩子给你吃时,你不要客气,但要谢谢他(她),夸夸他(她);当孩子不愿意时,父母不妨抢一抢。同时,妈妈吃的而孩子不适宜吃的零食,如果孩子要也不能给他。这样,逐渐让孩子意识到:家里的好东西并非都是他(她)的,他(她)只是家中的一分子而不是“小皇帝”。 另外,应让孩子从小懂文明。有些家长把“懂文明”仅理解为见到大人要问好,其实它应表现在点滴行为上的良好修养。比如,礼貌待人、关心他人、爱整洁、果皮纸屑不乱扔等。 八,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现在的孩子很辛苦,从两、三岁就在家长的逼迫下学这学那,失去了童年的乐趣,甚至使孩子过早地厌学。所以,早期教育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热爱学习。 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亲就要经常和孩子说话,从两、三个月就可以给孩子念书,每天坚持定时读给孩子听,尽量按书上的一字不差地念,最好拿着孩子的手指指着书上相应的内容使他(她)把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还可以做些动作让孩子理解其内容。孩子稍大后教其认字、数数应注意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赋予学习以乐趣。比如爬楼梯、坐电梯时数一数数;父母亲看报纸时借着孩子的好奇一次教一个字,然后让其在报纸其他地方找一找,这样,在富有趣味性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地学到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增强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要注意的是,在养成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时,父母亲的行为是孩子主要模仿的对象,父母亲的以身作则比奖励和惩罚更有教育意义。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爱、尤其是理智的爱是教育的基础。在对孩子科学喂养的同时,还应全面地进行教育,尤其要注意各种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要有长远的眼光。希望年轻的父母亲们都能培养出更聪明可爱的孩子,为国家提供素质更高的下一代。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