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资料首页 >> 中医古书 >> 正文

辨河间二十八共九条 2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01 20:23:46 

开通郁结, 苦能燥湿, 寒能胜热, 使你宣平而已, 如钱氏香连丸之类是也。故治诸痢者, 黄连, 黄檗为君, 以至苦大寒, 正主湿热之病。据河间此说, 最为治痢之害, 又观其所着药性, 则曰诸苦寒药多泄, 惟黄连, 黄檗性冷而燥。故自丹溪而后, 相传至今。凡治痢者, 举世悉用寒凉, 皆此说之误也。毋论其它, 姑以苦能燥湿一言辨之, 则河间之见大左矣。 夫五味之理悉出<内经>, <内经>有曰: 以苦燥之者, 盖言苦之燥者也。 河间不能详察, 便谓是苦皆燥, 而不知<内经>之言苦者, 其性有二, 其用有六。 如曰: 火生苦。曰: 其类火, 其味苦。曰: 少阳在泉为苦化, 少阴在泉为苦化。曰: 湿淫于内, 治以苦热; 燥淫于内, 治以苦温。是皆言苦之阳也。曰: 酸苦涌泄为阴。 曰: 湿司于地, 热反胜之, 治以苦冷。曰: 湿化于天, 热反胜之, 治以苦寒。 是皆言苦之阴也。此其言性之二也。又曰以苦发之, 以苦燥之, 以苦温之, 以苦坚之, 以苦泄之, 以苦下之, 此其言用之六也。盖苦之发者, 麻黄, 白芷, 升麻, 柴胡之属也。苦之燥者, 苍朮, 白朮, 木香, 补骨脂之属也。苦之温者, 人参,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肉豆蔻, 秦椒之属也。苦之坚者, 续断, 地榆, 五味, 诃子之属也。苦之泄者, 栀, 檗, 芩, 连, 木通, 胆草之属也。苦之下者, 大黄, 芒硝之属也。夫气化之道, 惟阳则燥, 惟阴则湿, 此不易之理也。 岂以沉阴下降有如黄连, 黄檗之属者, 以至苦大寒之性而犹谓其能燥, 有是理乎? 是但知苦燥之一言, 而不察苦发, 苦温, 苦坚, 苦泄, 苦下之五者, 抑又何也? 凡医中之讹, 每有云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 类如此。因致后人治痢, 多不分寒热虚实, 动以河间之法, 及其将危, 犹云血色如此, 何敢用温? 腹痛如此, 何敢用补, 死而无悟, 深可哀也。谁之咎与? 谁之咎与?
6. 河间肿胀条云: 肿胀者, 热胜则胕肿, 如六月湿热太甚而庶物隆盛, 则水肿之义明可见矣。 据此说, 岂其然乎? 夫肿长之病, 因热者固有之, 而因寒者尤不少。盖因热者, 以湿热之壅, 而阴道有不利也; 因寒者, 以寒湿之滞, 而阳气有不化也。故经曰: 脏寒生满病。又曰: 胃中寒则胀满。是皆轩岐之言也。由此观之, 岂胀皆热病耶? 且庶物隆盛, 乃太和之阳化, 以此拟形质之强壮则可, 以此拟胕肿之病象, 拟亦左矣。
7. 河间曰: 战慓动摇, 火之象也。栗, 寒栗也。或言寒战为脾寒者, 未明变化之道也。此由心火热甚, 亢极而战, 反兼水化制之, 故寒栗也。然寒栗者, 由火甚似水, 实非兼以寒气也。 据此说, 则凡见寒战皆为火证, 而何以经曰阴胜则为寒, 又曰阳虚畏外寒, 又曰阳虚而阴盛, 外无气, 故先寒栗也, 又曰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 凡此者皆属经言, 而河间悉言为火, 其然否可知也。
8. 河间曰: 惊者, 心卒动而不宁也。所谓恐则喜惊者, 恐则伤肾而水衰, 心火自甚, 故喜惊也。 据此所云: 恐则喜惊, 恐则伤肾, 然经曰: 肝气虚则恐, 又曰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夫肝气既虚, 肾气既伤, 而复见气下气乱, 无非阳气受伤之病。阳气既伤, 则何由心火遽甚而惊则皆由火也。即曰恐则伤肾, 不能滋养肝木, 而肝虚则惊, 又何不可? 且肾水独衰者有之, 岂必水衰即火盛也? 今常见惊恐之人, 必阳痿遗溺, 其虚可知。然因火入心而惊者, 固亦有之, 未有因恐而惊者, 皆可指为火证, 则倍理甚矣。
9. 河间曰: 虚妄者, 以心火热甚, 则肾水衰而志不精
10. 故神志失常, 如见鬼神。或以鬼神为阴, 而见之则为阴极脱阳而无阳气者, 此妄意之言也。据此一说, 则凡以神魂失守而妄见妄言者, 俱是火证, 亦不然也。夫邪火盛而阳狂见鬼者固然有之, 又岂无阳气太虚而阴邪为鬼者乎? <难经>曰: 脱阴者目盲, 脱阳者见鬼。华元化曰: 得其阳者生, 得其阴者死。岂皆妄意之言乎? 何自信之如此也。
[1] [2]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