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品大全首页 >> 中药专题 >> 正文

宝山朝阳--贵州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述 1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05 10:03:40 

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水是富水,山是宝山。

    宝山孕育灵草,灵草增辉宝山。作为川、广、云、贵四大药材产区之一,贵州素有“地道药材库”、“中药资源库”的美称,所产药材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潜力在山,希望在“草”,伴随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贵州人民把一个崭新的希望寄托在自身独有而又富集的生物资源上。在中央要求各方面积极发展中药业,推进 中药生产现代化的政策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并继四川、吉林之后,启动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 地省的建设。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贵州中药现代化已然焕发出蓬勃生机,有力推动了富民兴黔事业。

    一轮朝阳,正在黔山之中冉冉升起。

    宝山孕育希望

    不失时机地提出贵州中药现代化,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养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项高瞻远瞩的重大举措。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贵州具有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和良好的药物生长环境,发展中药现代化优势明显。

    贵州是全国著名药材基地,据1983—1993年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贵州的中药资源和药用植物列全国第4位,药用动物列全国第11位,药用矿物列全国第1位。民族药资源也很丰富。据统计,其中苗(族)药有500种;水(族)药182种;仡佬(族)药200多种。

    不仅如此,而且某些药材质地优良独特,被称为地道药材的有天麻、杜仲、吴茱萸、五倍子等20多种,珍稀名贵药材的有山慈菇、铁皮石斛等6种。贵州特有的药用植物,如贵州海桐、梵净山紫菀等有20多种。

    贵州是药物种植、生长的宝地。近年来,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加强了对中药材GAP种植技术的研究。重点支持天麻、杜仲等33个品种 GAP研究工作,其中杜仲、天麻、淫羊藿、黄精、艾纳香和黄柏6个品种的GAP研究成果通过了科技部验收,何首乌、太子参两个基地通过国家药监局现场认 证。在GAP研究的基础上现已建成天麻等30个品种的GAP试验示范基地共1.3万余亩。全省按GAP要求种植的药材已扩大到30多个品种,示范和推 广面积约10.65万亩。

    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方面,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叠加集成、各计其功的原则,我省把发展中药材基地与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积极推进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基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4年底,国家、省、市(州、地)共 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以无偿资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建成30个中药材品种GAP种植基地,面积7万多亩。幅射、带动周边地区 中药材种植基地77个,种植面积达107.11万亩。种植中药材的农户年增收1200~2000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步伐。石缝中亮起绿色光,大山里走出希望路。宝山灵草,带给贵州人民新的希望。

    小荷已露头角

    作为我省后续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的中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据统计,全省医药生产企业已从1980年的34家发展到2004年的194家,其中中药生产企业124家。推进中药现代化的几年来,全省以中药、民族药 为主体的医药工业产值从1999年的20.05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63.0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5%。到2004年,医药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1.57%,对我省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7个百分点。中药制药行业正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同时,制药企业生产基地逐渐崛起,现已形成以贵阳市和遵义市为中心的一批制药企业生产基地,入住医药企业68户,产值30多亿元。此外,医药经营企业也 在加快GSP认证,已有150家药品批发企业、15家零售连锁企业、1700家零售企业通过了GSP认证。中药、民族药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省医药工业 的主体。

    企业GMP改造的完成,使中药制药企业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制剂类型不断扩大。特别是以苗药为代表的贵州地道药材生产的中成 药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喜人。据统计,贵州现有苗药成方制剂品种近200种,苗药品种占全省药品品种总数的30%左右。目前已有154个苗药上升为国家 标准,91个苗药被纳入非处方管理,大大推进了贵州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苗药生产总值目前约占中药生产总值的40%左右。

    在发展传统中药开发的同时,我省新药研发也取得明显成效,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几年来,国家和省财政投入研究开发经费1.1亿元,引导社会资金约9.2亿 元,加大了对新药、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苗药的二次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加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平台的培育和建设。“十五”以来,47个新药获国家新 药证书。目前,中药专项组织实施58个新药研究项目,其中14个新药已获准进入临床研究。2004年我省有79个新药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申报注 册,其中中药55个,为下一步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目前,全省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14家,登记注册的民办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8家,建成和完善了贵州省•中科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等15个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使全省的研究开发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中药产业的发展,使我省中药企业改革顺利推进。中药企业

[1] [2] [3]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