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品大全首页 >> 中药专题 >> 正文

宝山朝阳--贵州中药现代化发展综述 2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9-05 10:03:40 

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以民营为主的贵州中药制药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参与医药行业 内部的收购、兼并等资产重组,加快了我省中药制药工业的结构调整,加速了中药产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步伐。贵州神奇、益佰、威门、信邦、同济堂等中药制药 企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一些企业成功地利用直接融资手段,助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短短六年,实现数倍增值,中药产业越来越焕发出活力,优势地位正在凸现,引领和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正在增强。

    正视发展短板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困难也往往和所取得的成绩一样明显。

     省“中药现代化”办公室专门对此作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了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五大弱点: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应难 以发挥,真正上规模、按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企业不多;中药材种植分散,产业发展重点特色不甚突出,GAP种植基地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不高,还有数十个药材 品种尚待通过国家GAP认证要求,中药材尚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和拳头产品优势;新产品开发严重不足,创新能力弱,企业尚未形成为创新主体;中药产业市场的 培育和开拓不够,中药出口甚少;资金紧缺。目前,我省制药企业几乎99%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仅1家。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较低,难以形成规 模化、集团化的竞争优势。种结构导致了中药行业科技含量低,资金周转慢,销售费用高,产销率低、利润率低、效益不高。

    有关专家算了 笔帐,以2003年为例,我省产销率仅为80.03%,列全国倒数第2位;2003年全国中药制药业平均利润率为10.65%,我省以利润总额进入500 强的28家企业计算,平均利润率仅为9.95%,如果把全部企业计算在内的话,估计平均利润率仅为9%左右。按中国医药行业统计,2003年贵州省按销售 收入进入中药制药企业前50强的仅有3家(益佰、贵州神奇制药厂、中美贵州神奇制药公司);而按利润总额排在50强的仅有益佰一家,而且均排在20位之 后,与贵州省中药制药企业数在全国第5位、销售收入排全国第6位极不相称。

    小企业品种结构单一、剂型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而 往往市场同类品种多,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近年来,我省虽然开发上市了30多个新药,但一、二类新药却只有几个,而且一些本应该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苗药在 升国标后没有进行品种保护,在中药品种上缺少拳头产品或独家产品,缺乏优势。三是一些小企业在GMP改造后,资金缺乏;企业无新的好的产品,导致GMP生 产线产能不能充分发挥;而生产的成本又进一步升高,形成新的重复浪费。

    从制药业的结构上看,我省中药材的加工炮制产业非常薄弱,全省仅有8家饮片厂,且规模小,设备陈旧,手段落后,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用药需要。

    在中药研究开发工作方面我省中药新药开发速度慢,技术含量高的一、二类新药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少,附加值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新药研究开 发所必需的条件、装备还很缺乏,中药研究开发机构尚不健全,研发重点不突出,比较分散,企业的研发机构也非常薄弱,未能形成为创新的主体。

    需要指出的是,原有的政府主渠道医药网络由于不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解体,原来唯一的中药批发市场(三桥医药市场)由于自身管理的原因被国家取缔, 现在我省周围的省(市、自治区)(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都有国家批准的药材市场,而唯独我省没有,给我省中药特别是中药材市场带来很不利的影 响。到目前为止,省内共有4个规模大一点的药品配送中心。而省外市场一般都是由各个企业自行派出销售队伍推销,没有统一的市场网络。由于中医药的国际经济 交流、技术交流不够,我省中药及中药材出口甚少,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省中药出口仅1000多万美元。

    这些正是我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的短板和软肋,同时也是发展的突破口。

    培育新的支柱

    发展中的困难只有通过大力加快发展来解决。

    为改变我省中药材种植分散,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产业发展重点不甚突出,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的现状,省委省政府编制了“贵州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 建设规划”,通过制定规划,突出重点,政策引导,把各类资金捆绑使用,对重点项目进行扶植,并鼓励企业直接投资建设中药材基地。中药材基地运作模式也打破 了过去小农经济的模式,为中药材的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药材基地的建设促进了我省中药农业的产业化,现在正在推动天麻、杜仲、喜树 等14个重点药材基地与产业链的建设,突出“黔药”的特色。同时,逐步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农业产业。坚决防止无规划,无技术指导,无市场的一哄而上。

    加大科研扶持力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中药现代化给予大力支持,又为中药开发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医药研发资源进一步深化改革和重新整合,已初 步建立起一支核心的研发创新队伍。现在专门从事中药研究开发或相关进行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14家,在市、州、地登记注册的民办中药民族药研究机构8 家,制药企业有研究开发机构8家。

    如今,中药材快繁中心、中药研发创新机构、药品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等一系列相关 部门组成了我省中药研究开发的技术平台。近几年来,我省新建研发平台2个,即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中药材快繁中心。目前在研发创新方面的主要机构有贵州 省•中科

[1] [2] [3]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