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ey
Ley糖是Ⅱ型岩藻化寡糖,在月经期、早期妊娠的子宫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以及围着床期间的胚泡表面、滋养外胚层和内细胞团均可以检测到。内膜腔上皮表达的Ley受性激素影响较小,内膜腺上皮表达的Ley受孕激素的负调节。Zhu(1995年)研究认为,以Ley为基本结构的糖链对着床有重要作用[11],在妊娠第4d子宫内注射Ley的单抗可以阻碍着床。这是一个剂量信赖性和时期牧民性阻碍过程,当抗体尝试在8μg/20μl时,可以阻碍着床,当大于8μg/20μl时时,反而不受影响;另外在小鼠交配后87~93h后,注射抗体,可以特异地阻碍着床过程,在其他时间,则不受影响。着床被阻碍的原因,不是由于子宫内膜上皮出现形态学变化,抗体对胚泡也没有毒性,而是单抗阻碍Ley与其配基结合,从而抑制着床;也可能封闭了子宫内生长因子结合部位;或者抑制了滋养外胚层细胞迁移和分化。但Ley的配基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不过在脂质体中发现Ley可与H1、H2抗原结合。
3.子宫凝集素(uterine agglutinin,UA)
在宫腔内有与刀豆素A(ConA)有高度亲和力且富含甘露糖糖蛋白/血凝素的化合物,它的糖基除含有甘露糖,还有N-乙酰葡糖胺、半乳糖。现在,被命名为UA,UA包含甘露糖-6-受体,而M-6-P受体有许多生物功能,Das(1994年)认为UA对胚泡着床也有重要功能,可能通过如下两方面的作用机制[12]:①着床期间胚泡表面表达ConA受体,而子宫内膜的UA含有ConA样/甘露糖结合样部位,与其结合,指导胚泡接触着床部位。②UA与M-6-P有高度亲和力,具有M-6-P受体的功能,其中最显著一方面能结合生长因;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前体包含M-6-P,研究中也发现,子宫基质和蜕膜胞外基质有TGFβ聚集,UA可通过其M-6-P受体样作用,结合带有M-6-P结构的生长因子,调节胚泡的生长发育,促胚泡与内膜相互接触。
4.载脂蛋白J(apolipoprotein j,apoJ)
子宫内膜可以产生结合脂类的双亲性糖蛋白apoJ,它是一种膜表面活性分子,大约是80Kda,由二硫锓联接不同两个亚单位组成[13]。在人类月经分泌晚期,apoJ出现在腺上皮表面[14]。它在腺上皮和腔上皮的表达时间是不同的。ApoJ信使核糖核酸(mRNA)最早在性交后5.0d出现[15]。在围着床期间,腺上皮所表达apoJ mRNA在着床前期即可测及,并一直持续到着床后期,腔上皮也表达apoJ,但围绕着床部位的腔上皮并不表达。apoJ蛋白在非蜕膜化组织出现,而蜕膜细胞并不表达。
apoJ被诱导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围着床期间,激素调节所致,当注射雌激素后,再注射孕激素,可诱导apoJ表达,而长期注射孕激素并未引起变化[14]。另一因素是因月经周期和胚泡植入内膜,可引起组织损伤,当组织重建时可诱导产生[13]。apoJ被认为是子宫具有接受性分子标志,对着床还有促进作用。apoJ能与胞外基质的纤维联结蛋白,肝素结合,可使胚泡接触内膜,同时,腺上皮和腔上皮可以提供给胚泡apoJ连接样脂质然后依此脂质,胚泡可以与内膜上的apoJ结合。另外作为膜表面活性分子的apoJ,还具有蛋白酶样活性,破坏细胞和胞外基质,对胚泡植入内膜也有一定作用。
5.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rfate proteoglycan,HSPG)
HSPG属于糖结合物中的蛋白多糖类[15],而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rfate,HS)属于糖胺聚糖。Carson(1993年)研究认为胚泡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表面的HSPG能使胚泡粘附于内膜并刺激胚泡生长。在围着床期间,胚泡表面的HSPG表达增加,然而当子宫内膜具有接受性时,HSPG表达下降,这与着床期间的雌激素调节有关。
因胚泡表面有大量HSPG,与表达在子宫内膜HS受体相互作用,使胚泡与内膜相互接触,粘附。HSPG的糖基部位——多聚寡糖,对碱性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GF,bFGF)高度亲和力,属于酷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在着床部位可测及bFGF,这样它可与滋养层表面HSPG相互作用,对滋养层细胞生长,分化,浸润有一定作用。
(二)对着床起负调控作用糖蛋白
1. 粘蛋白-1(mucin-1,Muc-1)
粘性糖蛋白家族之一的Muc-1认为与着床密切相关[6],是子宫非孕状态分子标志。Muc-1是一种膜内在糖蛋白,最早从乳腺癌细胞中分离克隆出来的。Muc-1表达仅限于内膜腺上皮和腔上皮,在月经增殖期间含量较低,在分泌早、中期升高,之后又降低;在围着床期间,内膜上皮Muc-1表达下降,认为内膜上皮顶端的Muc-1抑制胚泡与内膜接触,起到抗粘附作用,过高表达的Muc-1抑制了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粘附,保持子宫的非接受性状态;另外Muc-1能有效抑制降解酶活性,从而间接抑制细胞间接触和浸润[17]。
2. 唾液粘蛋白复合体(sialomucin complex,SMC)
最近研究表明,SMC有抵抗胚泡状床的功能,也是子宫非孕状态的分子标志。SMC是异源二聚体组成的膜表面糖蛋白,包含粘蛋白的亚单位ASGP-1和穿膜蛋白ASGP-2。与Muc-不同的是,内膜上皮中的SMC有可溶形式和膜结合形式两种形式存在,雌激素可刺激其表达增加,而孕激素则降低SMC的表达。动物试验表明,大鼠交配后1~4d,SMC表达逐渐下降,在5~6d时,其下降更为明显,而大鼠交配的5~6d正是着床窗口开启期间,子宫内膜具有接收性,其阻碍胚泡着床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8]。
(三)局部免疫调节的糖蛋白
1. 触珠蛋白样糖蛋白(haptoglobin-like glycoprotein)
Anderson(1986年)发现妊娠4d的小鼠,内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