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医学文献首页 >> 基础医学 >> 寄生虫学 >> 正文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3

来源:医学杂志 2006-10-26 07:00:40 

徽、河南、河北等五省为重流行区。苏北的淮阴地区,山东的临朐一带,50年代流行猖獗,死亡人数惨重。根据调查统计,全国共有650余县、市有黑热病流行,1951年约有53万病人〔24〕。我国黑热病防治工作,成绩卓著,在广大流行区采取查治病人、杀灭病犬和消灭白蛉的综合措施,1958~1960年先后达到了基本消灭的要求。1990年统计全国病员360人。此后由于继续加强防治,坚持不懈地进行监测,使防治成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近年来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内蒙古等地,每年有病例发生。甘肃省尤以文县发病最多,达596例。四川主要见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并以南坪及汶川两县发病数最高。1985~1988年的4年间,全国黑热病新发病例和个别复发患者计1069人,与前4年(1981~1984年)在六省(自治区)内新发例数443例相比,有明显上升,上升较严重的省是甘肃和四川〔25〕。管立人等在1995年报道“我国新疆首次发现由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近年研究证明,新疆的克拉玛依地区,确有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流行〔26〕。应高度警惕,防止死灰复燃。

  2.4 丝虫病 班氏丝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马来丝虫病仅限于亚洲,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据1992年WHO的估计,全世界受淋巴丝虫病威胁逾7亿人,主要在亚洲和非洲。上述两种丝虫病我国都有广泛流行,分布上北至山东乐陵县,南至海南岛崖县,东至沿海为界,西至四川雅安的14个省、市、自治区的864个县、市(未包括台湾省)。山东、海南、台湾仅有班氏丝虫病流行;其余流行的省、市两种丝虫病都有。在西北的黄土高原和秦岭山地则无丝虫病发现。杨家伦等报道云南为非丝虫病流行区,这可能与存在着制约其流行媒介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有关〔27〕。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660个县、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占864个流行县、市的76.4%〔28〕。1986~1990年5年内又有162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使累计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县、市增至823个,占全国(除台湾省外)864个流行县、市的95.3%〔29〕。已经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地区,正将丝虫病防治工作转入监测管理阶段。

  经卫生部组织的考核验收或抽查复核,又相继确认四川、湖南(1986);河南、广东、海南(1987);湖北、福建(1988);浙江、江苏(1989);江西(1990)等10个省达到全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使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至14个〔29〕。包括台湾省在内,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丝虫病流行,截止1996年,均已先后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94年,卫生部在安徽省黄山区、濉溪县考核,微丝蚴阳性率分别为0和0.45%,达到消灭标准,省内其他流行区微丝蚴阳性率亦控制在0.8%〔30〕。国家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降至1%以下。广大医务人员经过40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于1994年在全国范围实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

  2.5 钩虫病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的钩虫至少包括17属约100种。我国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前者以北方为多,后者以南方占优势,但多数地区是两种混合感染。据WHO 1984年报告,全球钩虫感染为9亿。1996年我国有人报告,钩虫病肠道线虫的感染人数达6亿多〔32〕。淮河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海拨800 m以下),钩虫病流行甚为广泛和严重。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钩虫感染率较低。秦岭以北已不适宜美洲钩虫的流行,主要原因是气候影响钩蚴的发育。已查明钩虫病主要流行在我国的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徽、云南、海南及台湾等省区。职业多见于种植红薯、玉米、桑、烟、棉、甘蔗、咖啡等旱地作物有关,与水田耕作关系不大,以10~30岁为多见。近年调查资料表明,全国各地人群感染率悬殊较大,多数省为30%~50%(余森海等,1989),海南、四川、云南三省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84%、72%和60.7%;而在山西省和吉林省则为4.4%和6.9%,在西藏东南部的一个试点为14.4%,当地气候类似长江南部。

  2.6 华支睾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在我国流行至少有2300年以上的历史。有人认为Heanley 1908年首次报道在我国发现本虫病人〔31〕。目前有人报道,Boott 1903年首先在汉口发现华支睾吸虫,但不能确证这是最早的发现记录。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广大寄生虫病学者对华支睾吸虫,进行了深入研究。作为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在我国已证实有纹沼螺等6属8种。作为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类,在我国有麦穗鱼等102种,分属15科,59属,其中85种属鲤科(至1996年资料)。作为贮存宿主有猫、犬、猪等33种动物〔32〕,这些动物均为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染源。

  夏立照等(1961~1964年)在合肥地区检查家猫33只,31只阳性,阳性率94%;而1994~1998年在合肥某高校,结合教学实验,检查家猫16只,仅7只阳性,阳性率为43.8%,每只猫的感染度,与60年代相比明显下降,可能与家猫食鱼习惯发生改变相关〔15〕。

  解放初期,我国只知道广州、潮汕地区、台湾及东北三省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综合全国调查资料,现已查明证实,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台湾、贵州、云南、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24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目前在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尚未见资料报道。

  改革开放后,全国不少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事业发展很快,人口流动增加,食品卫生管理不善。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吃鲜活食品人群增加,使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产生了新的变化态势,使某些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向两极分化。广东省1988年全省抽样调查,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82%,而1997年全省抽样调查感染率升至4.07%。广东省两次全省抽样调查,都以干部感染率最高,并且1997年感染率(16.15%)比1998年感染率(7.40%)显著升高(P<0.01),吃生鱼习惯已经波及到非流行区的大中城市〔16〕。佛山地区12个县、市共检查159508人,感染率达22.8%,佛山市石湾镇检查10026人,感染率为53.0%。至1991年,广西已查明有29个县有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平均感染率在2.7%左

[1] [2] [3] [4]
今日推荐
返回频道首页
相关图片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