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把腹泻命名为“泄”,汉唐时期则叫做“下利”,此外,后世医家根据腹泻的病因、发病部位、发病特点、粪便形状等,又分为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水泻、滑泻、鹜泻等。
一般情况下把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注如水样者称为泻。
上述种分类方法,对中医治疗学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来源:医学杂志 2006-08-01 12:59:28
《黄帝内经》把腹泻命名为“泄”,汉唐时期则叫做“下利”,此外,后世医家根据腹泻的病因、发病部位、发病特点、粪便形状等,又分为湿泄、寒泄、火泄、暑泄、热泄、食泄、气泄;胃泄、小肠泄、大肠泄、肾泄、直肠泄;水泻、滑泻、鹜泻等。
一般情况下把大便溏薄者称为泄,下注如水样者称为泻。
上述种分类方法,对中医治疗学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