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柚疮痂病
柚
学名 Gitrus grandis (L.) Osbeck别名文旦。属芸香科常绿乔木。长江以南广泛栽培。药用其果皮和种子。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蜡黄色至黄褐色,直径1—2mm,木栓化,向叶背面隆起,表面粗糙,疮痴状。嫩叶染病后叶片往往扭曲畸形。潮湿条件下,病斑上生灰白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果实染病果实上出现瘤状木栓化的褐色小斑。
病原 Sphaceloma fawcettii Jenk.称柑桔痂圆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置Elsinoe fawcettii
(Jenk.) Bit.Et Jenk.称柑桔痂囊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国内尚未见。分生孢子盘多埋生在寄主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分生孢子
梗密集排列,有时只有数根,集生于像分生孢子座一样的组织上,近圆筒形,无色单胞,偶具1隔膜。分生孢子近梭形至长椭圆形,两端各有一个油滴或无,大小5—8×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存活在老病斑上,气温升至15℃以上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及昆虫传播到幼嫩组织上。气温16—23℃,湿度大即可流行。果实多在5月下旬—10月上中旬染病。
防治方法 (1)苗木检疫,防止病苗穗带入无病区。病接穗用50%苯菌灵800倍液消毒30分钟。(2)春梢萌动期芽长不超过2mm时和花落2/3时喷两次药保护。第一次喷0.5—0.8:0.5—0.8:100倍式波尔多液,第二次喷0.3—0.5:0.3—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