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网 >> 生活百科 >> 致美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致美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发布:liulingling.com 来源:未知
致美斋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因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史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 fef 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关于竹枝词的特色,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概括为“四易”,即易学、易懂、易写、易流传。这是从学习和阅读方面讲的。如果从内容、形式及艺术表现手法来研究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竹枝词是由民歌蜕化出来的,民间的口语、俚语皆可入诗,且极少用典,读起来琅琅上口,雅俗共赏。清记录王世祯《师友诗传录》中有一段话:“竹枝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矣”。说得很对,这是竹枝词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在竹枝词里用了大量口语、俚语和地方乡音,读起来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比如旧北京有一种专卖胡梳坠什的小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经常在旅店门外高声叫卖,音调极高,带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词就把小贩的叫卖词入了诗。
 叫卖出奇声彻霄,街头客店任逍遥。“胡梳坠什捎家走,十个铜元拣样挑”。
 后两句把小贩的叫卖词,老北京话“捎家走”,“拣样挑”,鲜灵灵地写入诗中,令人感到亲切、生动,小贩形象跃然纸上。
 居家不易是长安,俭约持躬稍自宽。最怕人情红白事,知单一到便为难。
 诗中的长安,指北京。知单,指请柬之类。清代北京,大办婚丧事之风很盛,普遍市民们对此十分烦恼,见了“知单”便为难起来。这首竹枝词以“为难”的通俗语入诗,生动地刻划出百姓市民们无可奈何的心态。
 杭州有一首写卖水果的小贩称:
 小步街头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杨梅。寄人檐下高声唤:“六个铜元一大堆”。
 一句叫卖声入诗,街头小贩的形象活灵活现。
 南昌有一首写菜贩的竹枝词:
 夜半呕哑拨橹声,菜佣郭外听鸡鸣。青菘、碧蒜、红萝卜,不到天明已入城。
 诗明白如话,把卖菜小贩起早搭黑地辛苦贩运,写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烧畲,半种蹲鸱半种瓜。郎自服劳侬自饷,得闲且摘苦丁茶。
 这是江西山区的竹枝词。蹲鸱,即芋头。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诗以一位青年劳动妇女口吻,叙说这对青年夫妇过着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区劳动生活。
 在我国诗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赞成诗中有俗语出现。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朱熹也说过:“要使方寸之中无一字世俗言语意思。”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竹枝词正是以容俗为特色。历代许多优秀的竹枝词恰恰是淡语中有味,浅语中有情,俗语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缚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韵书上的规范,民间竹枝词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声韵。刘禹锡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词,可以说没有一首是符合规范的。从第一首开始: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第三句第四字用平声,第七字用仄声,第四句中第二字用平声,第七字用平声都不合格律。
 第二首云: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这首诗的一、二、三、四句起头都用平声不合格律。依此推以下七首都不完全合律。
 白居易的四首竹枝词中也有一首不合律。
 这种不拘格律的现象,从刘、白开始,后人接踵,世代承袭下来。近人在考证竹枝词的格律时认为竹枝词“以民歌拗体为常体”,以绝句为“别体”(任半塘《竹 fef 考》)。拗体,即指不按律、绝体的平仄规范的诗体。明董文焕《声调四谱图说》云:“至竹枝词,其格非古非律,半杂歌谣。平仄之法,在拗、古、律三者之间,不得全用古体。若天籁所至,则又不尽拘拘也”。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也说:“竹枝,人多作拗体”。可见,竹枝词的拗体特色,成为与七绝诗体的重要区别之一。竹枝词的这种特色,给了它广泛流传发展的便利条件。由于格律较自由,束缚较少,作者易于掌握,有广大的写作队伍。
 这里特别应提及的是,竹枝词格律宽泛,并未破坏诗的韵律美。相反,从刘、白以来,历代诗词大家都喜欢它,出现过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妙好诗。
 关于竹枝词的韵脚,大量作品沿用平声韵。但也有押仄声韵或平韵仄韵间用的。如苏轼在忠州作的九首竹枝词,有平有仄。如咏屈原:“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阗、原、年押平声韵。其咏项羽一首云“横行天下竞何事,弃马乌江马垂涕。项王已死无故人,首入汉庭身委地”。事、涕、地皆为仄声韵。从诗式上看,竹枝词以七言四句为常体,但也有五言四句作为别体。如清袁枚有《西湖小竹枝词》五首,均为五言。其一云:“妾在湖上居,郎往城中宿,半夜念郎寒,始见城门恶”。
 (三) 诗风明快,诙谐风趣。大凡竹枝词,不论出自南方或北方,也不论是汉民族或少数民族,几乎都具有这种特色。应该说,这种诗风也是从民歌中带进来的。明人颜继祖谓,竹枝词“能以嬉笑代怒骂,以诙谐发郁勃,昔人所云善戏谑而不为虐也”(《秣陵竹枝歌》序)。清人杨静亭在《都门杂咏》序中也说:“思竹枝取义,必于嬉笑之语,隐寓箴规,游戏之谈,默存讽谏”。的确如此。好的竹枝词往往于风趣中见神韵,于诙谐中隐美刺,于俏逗中见真情。当人们阅读时,直感妙笔生花,常常在诙谐解颐中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竹枝词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博得历代读者的喜爱,并给予高度评价。
 比如,《清代竹枝词》有一首写北京六国饭店的。该饭店即今北京饭店前身,清末建造。
 海外珍奇费客猜,两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座上无多少,红顶花翎日日来。
 红顶花翎指清代官吏,诗中说这座外国风味的饭店,珍馐异馔,都叫不出名字。然而外国客人却来得很少,清廷大吏们倒天天来。辛辣地讽刺清廷的腐败。
 庚子,义和团事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廷大吏们纷纷携眷逃出城外,有一首竹枝词写了这种场面:
 健儿拥护出京都,鹤子梅妻又桔奴。都道相公移眷属,原来小事不糊涂。
 大事不糊涂改成“小事不糊涂”,就把只顾家不顾百姓,只想个人安危,不管国家兴亡的清廷官吏嘴脸,刻画得一览无余。
 还有一首借傀儡戏而痛骂清代统治阶级的竹枝词:
 朽木难雕从古说,添些粪土捏成坯。自经妙手施丹垭,尽属封侯拜将材。
 这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全然不着一个脏字,却把清代腐朽的统治者们骂个痛快淋漓。竹枝词反映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有不少写得极有风趣。《西湖竹枝词》有一首写男女恋情的:
 又道芙蓉胜妾容,都将妾貌比芙蓉。如何昨日郎经过,不看芙蓉只看侬!
 诗中以姑娘的口吻问自己心爱的人说:“你不是说芙蓉比我漂亮么,那为什么昨天经过这里时,你只瞧着我而不看芙蓉呢!”芙蓉,即荷花。两个热恋中的情人互相逗情的心态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极有风趣。
 《北京清代竹枝词》有 fef 一首写北京致美斋的风味小吃的:
 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后方知滋味长。
 把致美斋馄饨之好,写得有滋有味,幽默俏皮,令人垂涎。
 竹枝词诙谐风趣的风格,成为它与律、绝体诗的区别标志之一。古人云:“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竹枝词正是在诙谐风趣之中,化精深入平淡,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从而使它独具魅力,成为历代诗人所学习和追求的目标。所谓竹枝词的“味道”,往往就体现在这里。
 (四)广为记事,以诗存史。诗与史相结合,是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竹枝词缘于纪事,举凡风土民情、山川形胜、社会百业、时尚风俗、历史纪变等等皆可入诗。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可以认为,竹枝词所反映的各个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层面,无论从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其他诗体所不能比拟的。竹枝词使诗词的功能得到了广阔的开拓。同时,也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里特别应提到竹枝词一向有注文的传统。每首诗后加小注,用简明的文字注释诗的内容,既可加深对诗的理解,也是对诗的补充。历史学、社会学研究者们,常常发现在正史里记载简略,或没有记载的,却往往从竹枝词里找到重要史料。那些简明注文与优美的诗歌,相互印证,相互呼应,达到相得益彰的地步。
 比如,《清代北京竹枝词》里有一组《都门纪变百咏》,是当时住在北京的两个外地人目睹义和团进京和八国联军侵略京城的情形而写出的。《纪变百咏》每首诗后都有注文、文字简洁,生动具体,实为一组庚子京师目睹记,成为史料翔实的历史见证。
 初起山东多义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惊辇下纷纷遍,真似神仙会驾云。
 诗后小注云:“团民起于山东,直隶接壤之处,延及保定、天津,今年三月间,流入京师,胁从益众,踪迹飘忽,相传有驾云之术”。
 玉府门前大纛高,黄巾夹路怒提刀。神仙符箓无凭准,误把京官当二毛。 义和团进京后,据注云,在诸王贝勒府第,设立神坛,门前高建大纛,上书“替天行道,奉旨义和团”等字样。有某京官,携眷逃出城,被团众发现,误当二毛子,拥至坛前,烧香焚表,才得获免。
 才过杨村半日程,一千精锐泰西兵。赴援无计通前路,陷入重围不放行。
 外国借口义和团反“洋教”,烧天主堂,派一千精兵从天津登陆欲占北京,行至杨村被义和团包围不能前进,被迫返回天津。
 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
 义和团在北京一律取消洋名、洋文、洋书。《都门纪变百咏》以诗史相结合,详细记述了这次事变的全过程,精心雕镌一些重要细节,有日有时,有人有地,写之凿凿,读之唏嘘,慨叹不止。
 又如,清末宣统二年(一九一零)四月,长沙出现枪米风潮。当时由于米价暴涨,百姓齐集巡抚衙门要求平抑粮价,官军开枪,死伤多人,愤怒群众放火烧了衙门,湖南巡抚逃跑。这次风潮,对濒临危亡的清政府给予很大打击,第二年辛亥革命,满清政府垮台。近人杨世骥编《辛亥革命前后湖南史事》中收入了当时人写的七十四首竹枝词记其事。其中一首云:
 鸿飞中泽起哀鸣,抚慰无言粜不平。百姓只缘官逼乱,新军弹压动枪声。
 诗后注云:“军队抽枪上刺刀,戮伤数十人,众拆照墙砖块抛掷,岑抚下令开枪。一时哭声震天”。作者愤怒地道出这次事变是官逼民反。
 清末苏曼殊 fef 在他的小说《断鸿零雁记》里留下七首《捐官竹枝词》、是揭露清廷腐败吏制的。清末有一种制度,凡是为赈灾、河工、军需捐款的都可给官做,谁捐的钱多,谁就可以做大官。实际上所捐的银钱都饱入上级官吏的私囊。如有一首写道:
 工赈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
 同知,是知府的辅佐官员,司马是对同知的尊称。得了同知,可在家门外的照壁上画狮子一以做标示。
 《捐官竹枝词》中还有:“便宜此日称观察,五百光洋买得来。”“一万白银能报效,灯笼马上换京卿。”等等。以数字入诗,在纪事竹枝词里常见,有的成为珍贵的科技历史数据。
竹枝词作为一种诗体,在创作方法上,与其他诗歌的创作方法基本相同。比如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意境、意象,等等。但是,竹枝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经常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现举出以下几种:
 (一)白描方法。什么是白描?有人以为只要心中所想,口中所言,信手写来,不施描绘,就叫白描。其实这是误解。白描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原是绘画上的方法,后移至诗歌方面。所谓白描,就是抓住描写物象的主要特征,不加渲染和烘托,用简练的笔墨刻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竹枝词大量运用这种方法,它以简练明快的语言,成功地描绘出千姿百态的社会万象。
 有一首旧时北京过春节的竹枝词:
 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太平鼓打咚咚响,红线穿成压岁钱。
 (杨米人《都门竹枝词》)
 仅仅四句,通过对北京过春节最具特征的民俗:放花、爆竹、霸王鞭、太平鼓、压岁钱,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组成一幅十分生动热闹的老百姓过春节的画面。
 蕉叶青青蕉子黄,晓妆茉莉鬓边香。
 双趺如雪满街走,黑辫红绳未嫁娘。
 这是一首描写南国风情的《羊城竹枝词》,作者彭羡门在诗后注云“粤俗,未嫁女虽二十余,皆辫,不梳头。”诗完全用白描的方法,通过对未嫁姑娘的特征描述,包括头上的黑辫红绳、鬓边茉莉香花、雪白的双脚与香蕉树上黄黄的香蕉和青青的蕉叶作环境衬托,把多种色彩交相照映,勾画出一幅独具南国风情的羊城市景。这首竹枝词看上去是平铺直叙的,实际在艺术构思上是颇具匠心的。用白描的方法选拣物象的特征时,在文字表达上有时运用对话的方式,使诗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一位江南水乡少女与自己意中人邂逅相遇,少女以热情爽利的口吻,详尽地告诉了自己住家的标记,从中映现出她心中的企盼。诗写得明白如话,十分动人,好像读者也听到了少女的声音。又如,有一首用对话方式写江南农民饱受地主盘剥之苦的竹枝词。
 黄豆满畦菱满湖,问君生计不须图?
 “黄豆先偿李家债,菱钱欲抵张家租。”
 一位过路人看到田里的庄稼和菱角长得非常茂盛,问种田人说,这样好的庄稼,今年生活大概不用发愁了吧!种田人答道:“哪里?黄豆收了是还李家债的,菱角卖了是抵张家租的。”简练的问答,把农民们的辛苦一年,尽被地主剥夺的悲惨状况全盘托出。
 (二)比、兴方法。
 比、兴从《诗经》传下来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什么是比、兴?经典的解释,汉代学者郑玄提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般讲来,比,就是比喻,包括明喻和暗 fef 喻(或称隐喻)。兴,是起的意思,是从某一物象引发而出的内容,即触物起情,触景生情。比和兴通常联起来运用。比、兴方法对古典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竹枝词里有大量作品运用比兴方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环境的比、兴,可以使形象更家鲜明,具体而徽,增加诗的含蓄美,引发想象力。
 有一首《洞庭竹枝词》写道:
 目断浮梁路几重,可怜家伴最高峰。
 如何一个团圆月,半照行人半照侬。
 丈夫远离家乡到浮梁去了,家住在山头上的少妇,望着一轮圆圆的明月,望月生情,想念起远去的丈夫。诗的后两句用比兴的方法。诗中没有明写这位少妇如何如何想丈夫,而是见到团圆的月亮,引发了一种怨叹:为什么月亮能圆,而我和丈夫不能圆呢?月亮呵,为什么半个照着我呢?诗写得如怨如诉。
 江上帆樯乱不齐,烟波望望妾心迷。
 何如化做东江水,郎若东时侬不西。
 《巴人竹枝词》
 侬住前溪独上楼,望郎遥隔后溪头。
 何时化做溪中水,并入莺湖一处流。
 《莺脰湖竹枝词》
 题诗秋叶手新栽,好似阿侬红颊腮。
 寄与钱塘江上水,早潮回去晚潮来。
 《西湖竹枝词》
 以上几首都是以水为比、兴引发女主人的思恋情人的竹枝词。一首是从望到江上帆樯的乱不齐,引发的少妇的心也迷乱了,进而更加想念远去的丈夫,心想如果能化做东江水,丈夫往东我决不往西!二首是女住前溪,郎住后溪,女主人站在前溪楼上总也望不到自己新爱的人,引发出强烈的思念之情,什么时候能做溪中之水就好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流入 莺湖聚会了。第三首把思恋之情写得更加裸露,以钱塘江的湖水做比喻,企盼能“早潮回去晚潮来”与新爱的人相会。江水、溪水、湖水都是女主人的眼前景物,她们见景生情寄托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和企盼。
 写男女之间的恋情,竹枝词特别能运用比兴方法表现女主人的心态,有劝、有嗔、有怨、有恨。如规劝心上人的“情郎莫似湖头水,城南城北随处流” 嗔怨心上人的“郎身轻似江上蓬,昨日南风今北风。妾身重似七宝塔,南高峰对北高峰”。还有“恨妾如星圆初少,怨郎如月缺时多”。“郎心如月有时黑,妾身如山无动时”。比喻得十分贴切,一往情深。
 上述的比兴方法属于明喻,竹枝词里还用了大量谐音做隐喻。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这是古今传唱的一首刘禹锡的竹枝词,用晴的谐音暗喻“情”。大概这也是一首最早的谐音竹枝词,后人在写男女恋情上常常用这种方法表达,甚至将一些方言、歇后语也入了诗。如元人倪瓒有一首竹枝词:
 心愿嫁郎郎不归,不及江潮不失期。
 踏尽白莲根无藕,打破蜘蛛网费丝。
 婚期快要到了,然而未过门的丈夫还没回来,这位少女带有迷惘埋怨的心情,做了三个比喻。说丈夫该回来不回来,不如江潮那样如期;说踏尽白莲池也寻不到藕(偶的谐音),说打破蜘蛛网费了丝(思的谐音)。这后一句可能是当地的歇后语。史鉴《雷泽竹枝词》有一首用歇后语的:
 燕子来时雁北飞,留郎不住别郎悲。
 小麦空头难见面,春蚕作茧自缠丝。
 后两句可能都是当地的歇后语,比喻之精妙,令人感叹,以谐音比喻恋情的还有“无藕池塘难得藕,有霜时候不成霜”藕为偶的谐音,霜为双的谐音。
 把物象拟人化,是比兴方法的另一种表现。
 暮色 fef 苍茫万柳间,波平如镜照诸天。
 嫦娥不耐蟾宫寂,悄向人间画远山。
 在叠语回环中运用比兴,使情感更加浓重,情意更加挚笃,使人荡气回肠。
 山川不朽仗英雄,浩气能排岱岳松。
 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
 《西湖竹枝词》
 这是赞美岳飞和于谦两位民族英雄的竹枝词,把两位英雄比喻为泰岱岳松柏,比喻为南高峰与北高峰,令人肃然起敬。
 似郎年少妾殷勤,水色山光死不分。
 外湖水是里湖水,南峰云挽北峰云。
 用水色和山光的互相依存互相辉映的自然景色,比喻爱情,别出心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越王台下种相思,种得相思子满枝。
 采采相思寄何处?相思愁煞冶春时。
 前两句写种下的相思树,结下许多果实。后两句累累的相思果引发出浓浓的相思来,尤其在冶春时节更加愁煞人了。前两句重在写景,后两句重在写情,触景生情,情婉意浓。
 (三)突出典型形象方法。
 突出典型形象是竹枝词表现方法之一。什么是典型形象呢?就是能反映物象本质而又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诗的形象性更加鲜明突出,更富感染力。现举以下例证:
 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
 好是天香楼上坐,酒阑人醉雨丝丝。
 得硕亭《京都竹枝词》
 这是一首在地安门外什刹海赏荷的竹枝词。旧时什刹海广种莲花,南至皇城,北至德胜门。一望数里。在莲池北岸有座有名的酒楼叫天香楼。诗中突出地描述在天香楼上饮酒赏荷的情景,用这种典型场景来表现赏荷的境界。那零雨丝丝,把连天荷叶洗得漫湖碧透,池荷绽露,在微风斜雨中映掩出点点珠光。在这个时候,如果坐在天香楼上边饮酒边赏荷,那是最美妙不过的了。这首竹枝词把大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兴会融合一体,诗情画意,浑然天成。
 凌风高阁俯域隈,人立域头眼界开。
 最好夕阳红两岸,半江风送一帆来。
 张芝田《梅州竹枝词》
 这是一首站在广东梅州城楼上赏梅江景色的竹枝词。诗人突出表现梅江在夕阳西照时的典型景物,斜辉返映,轻风帆影,烘托得梅州的一片迷人景色。
 人家野祭哭吞声,邻音无多屋尚存。
 最是晓来凄欲绝,寒螀泣露鬼敲门。
 《续扬州竹枝词》
 这一首是写扬州在清咸丰三年清军与太平军一次惨烈的争夺战后的惨景。诗突出表现战后拂晓时候的典型场景,烘托出这场战争的悲惨凄凉的严重程度。运用典型形象表现物象主要特征的方法,在历代文人写作中经常看到,现再举一些例证:
 层层楼阁白如霜,夹道新荫拂绿杨。
 最是农春三月好,满城开放紫丁香。
 潘飞声《柏林竹枝词》
 乘舟二闸欲幽探,食小鱼汤味最甘。
 最是望东楼上好,桅樯烟雨似江南。
 《清代北京竹枝词》
 泽国烟波似画图,汀州处处长菇蒲。
 就中最是难忘处,细雨斜阳鸾脰湖。
 《鸾脰湖竹枝词》
 弧村渔火照柴门,寂寞南湖废宅存。
 只有虎山桥上景,年年到此一销魂
 。
 《邓尉山竹枝词》
 为了引出最有特征性的典型形象,常常在第三句,加重语词如“最是” “好是” “只今” “记得” “忆得”等等。
 (四)表现动态方法。
 表现静态和动态都是诗词创作中的表现方法。而动态表现却常常成为诗歌中最具有灵气的内容,吟安一个动词却往 fef 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所在。竹枝词亦是如此。历代竹枝词都有表现动态的佳作。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啼。
 《广州竹枝词》
 全诗在动态中写送郎远行的场景。鹧鸪啼、牵郎衣、花儿落、没马啼都是动景。正是这种动景烘托出“不忍别”的离情别恨。在鹧鸪鸟中,少女牵着郎衣不愿让走,依依不舍,总愿多呆一会儿。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以至木棉树的落花把马蹄都淹没了。
 嫩柳新篁拂绿窗,层楼恻影入池塘。
 村姑慢说春蚕事,笑指婆娑亩垅桑。
 黄海蚊《乡情竹枝词》
 这是从农村养蚕姑娘欢声笑语地谈论桑蚕丰收,烘托出农村初夏景色。在“漫说”和“笑指”的动景中仿佛看到她们的言谈笑貌。
 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
 折得湘桃刚一朵,小环偷压鬓边轻。
 钱大昕《竹枝词六十首》
 天真的姑娘们在花朝之期到郊外春游,艳丽的桃花惹得她们非常羡慕。刚刚摘下一朵,就被小环偷偷压在鬓边。作者将这位小姑娘瞬间动作和思春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从而把春天气息烘托得生意盎然。
 白头渔父白头妻,网得鱼多夜不归。
 生怕渡官搜着税,巴东转柁到巴西。
 诗中突出“转柁”情节,将白头渔人夫妇害怕渡官搜税和掉头逃税的心态,和盘托出。
 沿湖一带住渔家,破壁风窗旧网遮。
 一夜桃花春水发,天明皂底拾鱼虾。
 “天明皂底拾鱼虾”用这一典型动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渔民低湿简陋的居住条件。
 大营城里麦苗齐,饮马池边野雉啼。
 连日南风春意足,豆花香到板桥西。
 朱鼎稿、山凤辉《芦浦竹枝词》
 把“看”作为动词使用,使人一下子现象到板桥两边连片的豆花临风散布香气的田野风光。
 学习写动态,要在炼意、 炼句 、炼字上下工夫。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沓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相关文章¤◎◆
·诚意请教,有没有人会做发糕
·两人性格刚好相反,是不是就不
·我在家中与别人通奸被妻子发现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怎样处理得恰
·出生证明
·智商和情商都低的人能在社会上
·谈恋爱会不会使一个人丧失理性
·跟5个女的做爱会得爱滋病吗
·有一个男人他叫我是丫头我怎么
·刚才睡午觉做了个梦,梦见自己
·可以结婚吗
·男人会因为女人有钱而和她谈恋
★○№热点文章¤◎◆
 健康网 | 育儿知识 | 婚姻问题 | 恋爱烦恼 | 美容护理 | 家常菜 | 时尚装扮 | 生活礼节 | 生活百科 | 留言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健康信息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 中药 | 西药 |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