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价历史
按照汇率决定方式划分,国际汇率制度包括三种形式,即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各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按照某些共同接受的单位进行计算,其货币比价基本不变,或各国政府承诺把汇率波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2)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交换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政府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的任何义务。 (3)管理浮动汇 fef 率制。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一种浮动汇率。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比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各国中央银行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须,避免汇率剧烈波动。 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如下: (1)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 19世纪后期至一次大战前,各国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其汇率制度称为古典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主要特征是:<1>产生的自发性。它不是通过国际协议建立起来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并为各国所接受。<2>运行的自发性。该制度下,汇率的稳定及其对汇率变动的调节都是自发的。<3>组织结构的自发性。在该汇率制下,各国不签订协议,也不执行共同规则,不接受国际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2)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危机和崩溃 从19l8年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194O年间,国际汇率制度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1918一1925年的汇率浮动时期。 <2>1925一l931年的金本位恢复时期。 <3>1931—1940年的管理浮动汇率时期。 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对付国内危机,各国都力图摆脱固定汇率制的束缚,加强对国内货币的管理,导致了金本位制在全球的崩溃。 (3)1944一l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联合和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达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制度下,美元等同黄金,其他货币汇率都以美元或黄金为基础计算,具有统一性;各国汇率决定及波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货币平价的大幅度变动又是允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过度刚性,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4)国际汇率制度多元化 1971年至今,国际社会进入多元化汇率制度并存的阶段。虽然主要工业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但各国在汇率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混合国际汇率制。一些国家汇率自由浮动,某些国家钉住某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制。 汇率制度: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等。传统上,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类;1973年以后,汇率制度日益多样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将汇率制度分为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两种,后者包括浮动汇率制。 国际汇率制度是各国货币汇率制度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的原则和方式,货币比价变动的界限,货币比价调整的手段,以及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等。 按照汇率决定方式划分,国际汇率制度包括三种形式,即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各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按照某些共同接受的单位进行计算,其货币比价基本不变,或各国政府承诺把汇率波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2)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交换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政府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的任何义务。 (3)管理浮动汇率制。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 fef 间的一种浮动汇率。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比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各国中央银行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须,避免汇率剧烈波动。 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如下: (1)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 19世纪后期至一次大战前,各国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其汇率制度称为古典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主要特征是:<1>产生的自发性。它不是通过国际协议建立起来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并为各国所接受。<2>运行的自发性。该制度下,汇率的稳定及其对汇率变动的调节都是自发的。<3>组织结构的自发性。在该汇率制下,各国不签订协议,也不执行共同规则,不接受国际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2)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危机和崩溃 从19l8年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194O年间,国际汇率制度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1918一1925年的汇率浮动时期。 <2>1925一l931年的金本位恢复时期。 <3>1931—1940年的管理浮动汇率时期。 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对付国内危机,各国都力图摆脱固定汇率制的束缚,加强对国内货币的管理,导致了金本位制在全球的崩溃。 (3)1944一l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联合和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达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制度下,美元等同黄金,其他货币汇率都以美元或黄金为基础计算,具有统一性;各国汇率决定及波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货币平价的大幅度变动又是允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过度刚性,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4)国际汇率制度多元化 1971年至今,国际社会进入多元化汇率制度并存的阶段。虽然主要工业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但各国在汇率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混合国际汇率制。一些国家汇率自由浮动,某些国家钉住某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制。 :一国货币当局不在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和汇率波动的幅度,货币当局也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由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完全任凭市场供求自发地形成汇率,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国家很少或几乎没有。各国政府往往都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 ⑴自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1973年主要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但浮动汇率制度却不是1973年以后才出现的新的汇率制度。 美国在1879年开始正式实行金本位制以前,曾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行过浮动汇率制度。在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以后,一些银本位国家的汇率仍然经常波动。例如,印度在1893年以前一直实行银本位制,印度卢比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就经常随着金银比价的变化而波动。奥匈帝国的货币盾在1891年金本位制法案正式通过前,也曾一度处于浮动状态;甚至在1891年以后,仍有一段短暂的浮动时期。俄国的卢布在1897年实行金本位制以前,也曾经实行过浮动。 1919年 3月~1926年(1924年除外),法国实行法郎完全无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在30年代大危机时期英国曾于1932年底试行浮动汇率制。美国从1 fef 933年4月至1934年1月也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即使在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也照样有许多国家在其中某段时期实行过浮动汇率制度。 加拿大1950年9月实行浮动汇率,一直到1962年5月底再恢复为固定汇率,但1970年5月底又实行了浮动汇率。1971年5月,联邦德国与荷兰实行浮动汇率制。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后,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直到1971年12月“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rseement)”后,才恢复固定汇率。1973年初,又爆发了一次新的美元危机,各主要金融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马克和日元,金价上涨,外汇市场关闭。同年2月12日,美国政府再次将美元贬值10%,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23美元。 美元第二次贬值后,西方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承认浮动汇率制度。1978年4月,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关于第二次修改协定条例”,正式废止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至此,浮动汇率制度在世界范围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二、浮动汇率制度的种类 ㈠政府是否干预来划分 1.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指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决定,自由涨落、自由调节,政府不加干预。 2.管理浮动或肮脏浮动:指一国货币当局为使本国货币对外的汇率不致波动过大、或使汇率向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动,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㈡按浮动程度或浮动方式划分 ⒈钉住型或无弹性型。将本币按固定比价同某一种外币或混合货币单位相联系,而本币对其他外币的汇率随钉住货币与其他外币汇率的浮动而浮动。 ⑴钉住某一种货币:于历史、地理等诸方面原因,有些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往来主要集中某一工业发达国家,或主要使用某一外国货币。 为使这种贸易、金融关系得到稳定发展,免受相互间汇率频繁变动的不利影响,这些国家通常使本币钉住该工业发达国家的货币。如一些美洲国家的货币针住美元浮动;一些前法国殖民地国家的货币钉住法国法郎浮动等。截止到1994年12月31日,钉住美元的国家有23个,钉住法国法郎的国家有14个,针住其他单一货币的国家有9个。 ⑵钉住“一篮子”(也称“一揽子”)货币。一篮子货币通常是由几种世界主要货币或由与本国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货币组成的。特别提款权是一种最有名的一篮子货币,它由美元、日元、英镑、马克和法国法郎等五种货币按不同的比例构成,其价格随着这五种货币的汇率变化每日都进行调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逐日对外公布。 其他一篮子货币的货币构成都是由实行钉住政策的国家自由选择和调整的。这种浮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保值,二是波动幅度小,汇率走势稳定。实行这种汇率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避免本国货币受某一国货币的支配。至1994年年底,钉住特别提款权的国家有4个,钉住其他一篮子货币的国家有21个。 ⒉有限灵活型或有限弹性型。 一国货币的汇价钉住某一种货币或一组货币浮动,但与针住货币之间的汇率有较大的波动幅度。 ⑴钉住某一货币浮动。亦称相对于一种货币的有限浮动型: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允许有一定的波动幅度,这个幅度必须维持在所钉住货币汇率的2.25%范围内(超过这个幅度即为较 高弹性人而前边讲的 “盯住某一货币”型不存在汇价波动的幅度问题 fef ,即使有波动,其幅度也极小,一般不超过上下限1.0%。目前相对于一种货币有限度的浮动的国家有四个。 针住一组货币浮动:称联合浮动或整体浮动,是指一些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集团,在成员国中的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并规定波动幅度,对其他国家货币则实行联合浮动,即浮动幅度保持大致一致。 这种浮动形式是由1973年3月欧洲共同体的六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丹麦)以及非共同体的瑞典和挪威共同建立联合浮动集团开始实行的,它规定成员国货币之间仍保持固定汇率,其波动幅度限制在2.25%以内。当两个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超出这个限度时,两国中央银行就有义务进行干预。对于成员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则任其受市场供求关系而自行上下浮动,不加干预,但其浮动幅度保持大致相同,联合浮动。英国的英镑和意大利的里拉虽曾一度加入这个联合浮动体系,但在1992年9月份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中退出。截止1994年12月底,参与欧洲货币体系的货币包括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爱尔兰镑、西班牙比塞塔、葡萄牙埃斯库多和奥地利先令。 ⒊更为灵活型或高度弹性型。即汇率波动不受幅度的限制,以独立自主的原则进行汇率调整。 ⑴根据一套指标浮动。指标因国而异,但大都是以本国的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状况、消费物价指数及与本国贸易关系密切的有关国家物价变动的情况等作为调整本国货币汇率浮动的依据。目前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智利、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等三个国家。 ⑵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指一国政府对汇价的制度与调走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但这种浮动方式常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使汇率处于持续的波动之中。采用这种浮动方式的有中国、新加坡、韩国等32个国家。 ⑶单独浮动。单独浮动是指一国货币不与任何外国货币形成固定比价,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实行浮动。采用这种浮动方式的有美国、日本、英国等58个国家。 上述根据浮动弹性分类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归纳的方式,易于被人们广泛地接受。 三、浮动汇率的特点 ⒈汇率波动频繁且幅度变化剧烈。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各国政府不再规定货币的法定比价和汇率界限,也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其波动之频繁、波幅之大是固定汇率制度下所远不能比的。有时一天彼动幅度高达5%以上,一周波动竟能达10%以上。一遇政治、经济形势变动,其波幅更大。汇率的频繁剧烈波动,对国际经济秩序带来了不稳定的影响。 ⒉有管理的浮动是共性。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是不存在的。各国货币当局出于各种动机和考虑,都采取措施不同程度地对汇率的浮动进行干预,实际上都是管理浮动。只不过干预力度、干预频率大小有别。 ⒊单独浮动是主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各种汇率安排中,单独浮动是主体,1994年已达 58个国家,占 IMF178个成员国的32.6%,形成三分天下具其一的局面。由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实行单独浮动方式,且它们对外贸易总额占整个世界贸易总额的70%左右,因此,它们在国际金融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单独浮动是当前各种浮动汇率方式的主体。联合浮动的国家有10个,与单独浮动的国家一起,占IMF成员 fef 的38.2%。这两种浮动方式的货币种类包括了当今世界上的多数主要货币和全部主要国际储备货币,故以上两种制度构成浮动汇率制度的主流。较灵活的管理浮动方式有32个国家,占18%,也是应予以充分重视的一种浮动制度。 ⒋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时期,英镑是各国的主要国际储备;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后,英镑被美元取而代之。在当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的国际储备除了美元、马克、日元外,还有英镑、法国法郎、瑞士法郎、荷兰盾等,出现了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格局。 四、浮动汇率对经济的影响 ㈠浮动汇率对经济的有利影响 ⒈防止外汇储备太量流失。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当局没有义务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当本币汇率下跌时,不必动用外汇储备去购进被抛售的本币,这样可以避免这个国家外汇储备的大量流失。 ⒉节省国际储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随着外汇供求的涨落而自动达到平衡,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支配,减少干预行动,国家需要的外汇储备的需求量自然可以减少。这就有助于节省国际储备,使更多的外汇能用于本国的经济建设。 3.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根据市场供求,汇率不断调整,可以使 一国的国际收支自动达到均衡,从而免除长期不平衡的严重后果。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本国通货就会开始贬值,这种情况对出口有回将同时分布在盈余国和赤字国身上。 4.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浮动汇率制度使各国可以独立地实行自己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各国政府为了维持汇率的上下限,必须尽力保持其外部的平衡。如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往往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减少进口和国内开支,使生产下降,失业增加。这样国内经济有时还要服从于国外的平衡。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汇率杠杆对国际收支进行自动调节,在一国发生暂时性或周期性失衡时,一定时期内的汇率波动不会立即影响国内的货币流通,一国政府不必急于使用破坏国内经济平衡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5.使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减少到最小限度。贸易上有密切联系的国家间容易通过固定汇率传播经济周期或通货膨胀。1971年至1972年发生的国际性的通货膨胀,就是同固定汇率制密切相关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若一国国内物价普遍上升,通货膨胀严重,则会造成该国货币对外货币汇率下浮,该国出口商品的本币价格上涨便会被汇率下浮抵消,出口商品折成外币的价格因而变化不大,从而贸易伙伴国就少受国外物价上涨压力。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各国不得不经受相同的通货膨胀。 ⒍已缓解国际游资的冲击。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要维持货币的固定比价,会使汇率与货币币值严重背离,各种国际游资竟相追逐可以用来保值或用来谋求汇率变动利润的硬货币,这会导致国际游资的大规模单方面转移。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因国际收支、币值的变动等频繁调整,不会使币值与汇率严重背离,某些硬通货受到巨大冲击的可能性减少。在浮动汇率制下,资本外流会使该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这种贬值又会使该国的生产者更容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5.使经济周期和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减少到最小限度。 fef (二)浮动汇率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⒈助长投机,加剧动荡。在这种制度下,汇率变动频繁且幅度大,为低买高抛的外汇投机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仅一般投机者参与投机活动,连银行和企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1974年 6月,德国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赫斯塔特银行因外汇投机损失2亿美元而倒闭,其他如美国佛兰克林银行、瑞士联合银行等也都曾因外汇投机而导致信用危机。这种为牟取投机暴利而进行的巨额的、频繁的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⒉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汇率波动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使人们普遍产生不安全感。外贸成本和对外投资损益的不确定性加大,风险加大,使人们不愿意缔结长期贸易契约和进行长期国际投资,使国际商品流通和资金借贷受到严重影响。 ⒊货币战加剧。实行汇率下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刺激出口,减少进口,改善贸易收支,进而扩张国内经济,增加生产和就业。浮动汇率可能导致竞争性贬值,各国都以货币贬值为手段,输出本国失业,或以它国经济利益为代价扩大本国就业和产出,这就是以邻为壑的政策。而实行汇率上浮政策,则主要是为了减少国际收支顺差,减少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例如,从 1980年第四季度起,美元汇率上浮,到1983年 9月,美元对10大工业国的币值平均上升了46%。实行高汇率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急剧下降,1979年~1980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2%~13%,1983年则降为3.9%。据估算,1981年~1983年美元汇率上浮使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45%。当然,高汇率也不利于美国的出口,其间美国同西欧各国贸易逆差扩大,这又迫使美国加强贸易保护措施。使其与西欧和日本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⒋具有通货膨胀倾向。浮动汇率有其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可使一国长期推行通货膨胀政策,而不必担心国际收支问题。因为其汇率的下浮可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 ⒌一国际协调困难。浮动汇率制度助长各国在汇率上的利已主义或各自为政,削弱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剧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 ⒍提高了世界物价水平。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基金组织对国际储备的控制削弱了,以致国际储备的增长超过了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增长所需的程度。所以总的来讲浮动汇率制度是提高了世界物价水平。 ⒎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外汇汇率上升时,使广在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价格上涨,而这些产品又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所必需,故进口成本上升。外汇汇率下跌时,出口初级产品价格下跌,而初级产品需求弹性小,不会在价格下跌时使外贸收入增加,贸易收支得不到改善。浮动汇率还加剧了外债管理的难度,增大了风险。 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在特定条件下均能发挥好的作用,条件改变后其缺点可能又很明显或突出。当今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是防止浮动“过度”。从长期讲,以货币购买力平价作为浮动汇率的平均线,浮动幅度偏离均衡线就是“过度”。从短期看,要从货币资产的行市中去找均衡线,因为金融市场的行市变化快,对汇率的反应十分灵敏 国际汇率制度是各国货币汇率制度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的原则和方式,货币比价变动的界限,货币比价调整的手段,以及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等。 按照汇率决定方式划分,国际汇率制度包括三种形式,即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 fef (1)固定汇率制。是指各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按照某些共同接受的单位进行计算,其货币比价基本不变,或各国政府承诺把汇率波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2)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交换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政府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的任何义务。 (3)管理浮动汇率制。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一种浮动汇率。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比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但各国中央银行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须,避免汇率剧烈波动。 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如下: (1)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 19世纪后期至一次大战前,各国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其汇率制度称为古典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主要特征是:<1>产生的自发性。它不是通过国际协议建立起来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并为各国所接受。<2>运行的自发性。该制度下,汇率的稳定及其对汇率变动的调节都是自发的。<3>组织结构的自发性。在该汇率制下,各国不签订协议,也不执行共同规则,不接受国际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2)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危机和崩溃 从19l8年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194O年间,国际汇率制度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1918一1925年的汇率浮动时期。 <2>1925一l931年的金本位恢复时期。 <3>1931—1940年的管理浮动汇率时期。 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对付国内危机,各国都力图摆脱固定汇率制的束缚,加强对国内货币的管理,导致了金本位制在全球的崩溃。 (3)1944一l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联合和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达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制度下,美元等同黄金,其他货币汇率都以美元或黄金为基础计算,具有统一性;各国汇率决定及波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货币平价的大幅度变动又是允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过度刚性,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4)国际汇率制度多元化 1971年至今,国际社会进入多元化汇率制度并存的阶段。虽然主要工业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但各国在汇率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混合国际汇率制。一些国家汇率自由浮动,某些国家钉住某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制。 国际汇率制度是各国货币汇率制度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各国货币比价确定的原则和方式,货币比价变动的界限,货币比价调整的手段,以及维持货币比价所采取的措施等。 按照汇率决定方式划分,国际汇率制度包括三种形式,即固定汇率制、自由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 (1)固定汇率制。是指各国货币的交换价值按照某些共同接受的单位进行计算,其货币比价基本不变,或各国政府承诺把汇率波动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2)自由浮动汇率制。是指货币交换比价完全由市场力量自发决定,随着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政府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的任何义务。 (3)管理浮动汇率制。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之间的一种浮动汇率。在管理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比率基本上由市场供求决定,但 fef 国中央银行经常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须,避免汇率剧烈波动。 国际汇率制度的发展过程如下: (1)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 19世纪后期至一次大战前,各国先后实行金本位制,其汇率制度称为古典金本位下的固定汇率制。主要特征是:<1>产生的自发性。它不是通过国际协议建立起来的,而是世界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并为各国所接受。<2>运行的自发性。该制度下,汇率的稳定及其对汇率变动的调节都是自发的。<3>组织结构的自发性。在该汇率制下,各国不签订协议,也不执行共同规则,不接受国际组织的监督和指导。 (2)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危机和崩溃 从19l8年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的194O年间,国际汇率制度采取了以下三种形式: <1>1918一1925年的汇率浮动时期。 <2>1925一l931年的金本位恢复时期。 <3>1931—1940年的管理浮动汇率时期。 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了对付国内危机,各国都力图摆脱固定汇率制的束缚,加强对国内货币的管理,导致了金本位制在全球的崩溃。 (3)1944一l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 1944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召开“联合和联盟国家货币金融会议”,达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制度下,美元等同黄金,其他货币汇率都以美元或黄金为基础计算,具有统一性;各国汇率决定及波动范围都有明确规定,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货币平价的大幅度变动又是允许的,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的过度刚性,另一方面又建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4)国际汇率制度多元化 1971年至今,国际社会进入多元化汇率制度并存的阶段。虽然主要工业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但各国在汇率安排上存在较大差异。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混合国际汇率制。一些国家汇率自由浮动,某些国家钉住某种货币或一篮子货币,还有一些国家实行管理浮动制。 国际金价历史上第三次涨至1000美元大关 - [股市十万个是什么] 2009-09-08 新浪财经讯 美COMEX黄金(221,1.90,0.87%)期货12月合约在周二电子盘中触及1000美元,为今年2月底以来首度出现。这也是国际金价历史上第三次涨至1000美元大关。今日美期金触及千元后开始震荡,截止发稿止,没能再次涨至1000美元。 近期国际金价走出一波独立上涨行情,在近6个交易日内涨幅达5%以上。在往年的市场走势中,金价每年9月间通常都会出现大幅上涨,近期金价的大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通胀、经济面和美元弱势和周期性原因。分析师表示,美元疲软、对全球经济复苏持续性的疑虑和对未来通胀的担忧支撑黄金价格近期大涨。 据统计数字,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Shares虽然9月4日减持0.38吨黄金,但其9月3日增持14.65吨的影响仍在持续。同时,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非商业净多头头寸也增加0.8%至18.5万手。 同时,全球央行持有黄金的热情也出现大大提升,使得市场对于金价走高抱有更大期望。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2季全球中央银行净购入黄金14吨,与去年同期净售出黄金69吨比较,显示中国及俄罗斯等主要国家央行,增持黄金数量已超过卖出黄金数量。 分析人士表示,美元指数的下降通道如果进一步得以确认,以美元计价的国际黄金价格也自然相应上升。除此之外,在全球经济前景近期不明朗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一些投资者对于全球未来陷入滞胀的担心也在逐步加剧,美元的弱势事实上就是对此的一个反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