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是什么意思
二。 “支那”与“中华” 据南京电讯,支那政府已决定不接受一切来自日本政府而使用“支那”一词的公文。今后的公文往来,一律使用“中华民国”。 但是,“中”及“华”之语,是自古以来支那对夷狄傲慢的自称。然而,在支那境内的东夷西戎及南蛮北狄,久以统属所谓“中”或“华”的版图内,故对内部而言,早该没有中、华、夷、狄之别。 今日对外拟用“中华”之名,其实含有鄙视列国为夷狄之意,可谓无礼之极。故此,在讨论使用不使用“支那”称呼之前,实宜先行以适当文字,取代“中华”二字的称呼。 况且,支那政府并不能判明“支那”一语的起源。此语自远古时代使用以来,并无包含侮辱之意。就法理而言,支那政府理论上可决议正其国名为中华民国,而不作支那。惟坚决拒绝一切习惯使用之称谓,态度未免太过激烈。尤其中华民国本身写做英文名称作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其中的China,敢问难道不是支那吗?(士朗) 同栏在6月8日刊出《中国之称呼》为题的短文,驳斥上文。 正如士朗氏在本栏(5日)所指出,国民政府决定拒绝接受使用“支那”一语的公文,同时自订英文名为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确不免有些自相矛盾。不过,对方希望改称为“中华”或“中国”,我国是没有理由置琢的。 人的姓 fef ,即使不符合其本人性格,谁都不会因此而不称其姓名的。国名既然是专属名词,不管它是否傲慢无礼,大概亦不应去之而后快吧。准此而言,我国“日本”之个名称,在外国人看来,也许亦会认为是个自尊自大的名称啊! “支那”一语,即使不含侮辱的意思,但究竟不是正式的国名。若仍坚持用之,就好比以绰号称呼人家,难免招惹人家的不快。我们不但不应该责难其国名过于美丽,要求改易,反应该承认彼等所认为正当的名称。这才是民族间交际的正当礼仪。 有关此次远东大会的报道,多数新闻报章已改称中国为“中华”,本人甚为高兴,新闻界走在社会的前端,今后的报道,极应做如是的改革,是所至祈。(实东②) 1930年底,虽然日本政府的公文都改“支那共和国”为“中华民国”,但社会上一般书面语及口语,仍然沿用“支那”名称。对此,双方一再反复辩驳。总之,日本人并无决心放弃“支那”一词的使用。 1940年,当中日战争之际,大众作家菊池宽以国民使节的身份访问占领区后回来,在《文艺春秋》杂志撰文,主张日本“此时似宜改掉对支那人的称呼”,颇引起社会关注。1941年,大政翼赞会为了“宣抚”占领区人民,呼吁停止使用“支那”一词,该用中国称号。虽然改变称号的问题在新闻杂志上热烈讨论过一阵子,但最后还是没有效果。 而日本人喜欢使用“支那”拒绝使用“中国”的心理,直到战后依然继续保存下去。具有这种心理的人,以从事中国研究及与中国有关系的人为多,其他人士对这类问题大体上并不关心。下面让我们举津田左右吉和谷崎润一郎二人的作品为例吧。 我一直称支那为支那,用日本字母写为シナ。支那这个名称,并不是自古以来支那整体的地理名称、民族名称、或我们所指的国家名称,而是秦汉唐宋等不断变化的王朝名称而已。当我们考虑把自古以来的支那视为一历史整体时,以“支那”一词称其最为恰当,而且此亦为世界所通用。中华民国这个国名,是该国成立之后的名称,并非从古至今的通称。秦汉唐宋等实为王朝之名,其名互异,但同为支那则一。故在正式场合及政治意义上,须以中华民国作为今日之支那的国名,但不能同时以之指称昔日之支那。特别在指称古代文化的时候,我们断不能用此。又,“シナ”一词写成支那,原无任何含义,有人写成“至那”或“脂那”,亦有人写成“震旦”或“振旦”(震、振两字互通),我则写做“シナ”。此名虽然由秦而来,但其意义却与秦迥异。(津田左右吉) 甲午战争时,吾人称中国人为“Chanchan"(猪尾巴猪尾巴),又称之“bozu”(秃子)。此于欧美人士称吾人为Jap之意义相同。然而,称Chanchan时,其音色尚带有许些好感,Jap就完全不是滋味。Chanchan是因当时日本小孩子觉得有趣好玩而来的,至于连着bozu一同称呼中国人者,皆为幼童。不过,这个对中国人甚为无礼的称呼,到了他们废除蓄辩之后,我等亦渐渐不再使用。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在1946年左右,报载郭沫若氏的谈话:“日本称我们中国人为支那人,这个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这个他们轻侮中国人的证据,今后宜加改正。”——正确字句我已记不起来,但的确是读过这样内容的新闻报道。像郭氏这样精通日本事情的人,也作如是观,真使我感到意外。战后,我们不再使用引起中国人不快的支那一词,尽量使用“中国”来代替,这都是事实。我辈文人,有些人使用支那一此,其心理 fef 与欧美人士使用China一语,并无二至,故不得谓此词在战前含有轻蔑之意。(实藤注:对于古代来说,或许如此,对于现代来说,则不无可疑之处)又,日本内地自古便有“中国”这个地名,用起来容易与支那引起混淆,故不得不以“支那”代替,其情形于称“露西亚”为“苏维埃”(soviet)一样。(谷崎润一郎) 大正时代(1912-1926)以后四十余年间,日本人拒用“中国”这个称呼,大抵有四种理由: 1、“中国”是个傲慢的名称; 2、作为历史上的通称,除“支那”之外,便无更好的名称; 3、“支那”,亦即China,是世界性的名称; 4、日本国内有“中国地方”这个地名。 支那和震旦差不多,都是古代天竺(印度)对中国的音译。 “支那”原是“Cina”的音译,是古代印度对古代中国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梵文佛经中。梵文Cina进入不同的语言中,其读音变化不大,译音是“China”、“支那”、“脂那”、 “至那”或“震旦”。 梵文Cina向东方传播,进入中国和日本,译音为“支那”、“脂那”、“震旦”等。梵文Cina进入古代中国后,古代一般把梵文Cina音译为“震旦”,但 Cina(震旦)是外国人(最初是印度人)对古代中国的称呼,中国人一般不这样使用。 日本辞书《广辞苑》解,“支那”,“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源于‘秦’的转讹),初出现于印度佛典”。在日本,“从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中期以后曾使用过。”到19世纪中期之前,日本人用“支那”指称中国与“唐国”、“清国”等无意义上的差别,没有特别的政治含意。 日本社会开始用“支那”蔑称中国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近代中国的耻辱推向 fef 点。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先是震惊,继而因胜利而陶醉,上街游行,狂呼“日本胜利!‘支那’败北!”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支那”逐渐由中性词演变为贬义词。 pig。。猪猪的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