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LS此外为什么不应该长期用于皮肤及身体
SLS是sodiumlauryl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缩写。表面活性剂,起泡力很强,经常使用在洁面产品,洗发水中。 至于长期使用致癌的流言并不可信,目前没有明显的证据。 只是这是一个很强的清洁成分,对皮肤刺激性大,目前备受争议,对于皮肤不是很油的人来说,有过度清洁导致皮肤干燥的危险。 目前有更温和的表面活性剂比如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清洁力中等,对皮肤刺激性很小,同等情况就选择后者吧。 谢谢kenjijoel学弟,我会注意的,也谢谢楼上两位。 我来回答吧,希望能给你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啦。 :) 表面活性物质硫酸月桂酯钠简称SLS 是滋润剂的成分。 粗制的滋润剂包含表面活性物质硫酸月桂酯钠SLS ,容易引起不良的皮肤反应。而大多数高质量的滋润剂配方均较为复杂,不含SLS,因此一般不诱发皮肤的刺激或过敏反应 具体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滋润剂对皮肤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滋润剂是一种能为皮肤角质层表面提供油性层的物质,它能使水分储留在角质层下方。自5000年前起,滋润剂就被用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等皮肤病的治疗。但迄今为止,仍有医生和病人对滋润剂治疗持怀疑态度。据Cork等的调查,仅5%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父母懂得如何进行局部治疗;23%的患儿从不接受滋润霜/软膏治疗,而接受滋润剂治疗的患儿每周滋润剂的平均用量仅为54g。在此调查基础上,Cork等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试验,即在不增加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强度和用量的情况下,滋润剂的用量增加88%(即每周使用滋润剂426g)。结果患者湿疹的严重程度下降了89%。一化妆品公司对90例年龄10个月至10岁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在外用皮质激素的强度和用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受试者每天大剂量应用润肤霜,结果3周后98%的患者皮肤干燥症状得到改善,86%的患者瘙痒症状减轻,85%的患者红斑减退。这些试验说明了滋润剂治疗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有效性,而所认为的滋润剂不那么有效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它们的用量过少。当然,并不是说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仅用滋润剂,但这应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下面我们就对滋润剂治疗皮肤病的机制和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皮肤的屏障功能 人体表面的皮肤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它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有害因素的损伤,既具有保留机体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作用,又能阻止外来物质(如抗原)入侵机体。健康的皮肤就象一堵坚实的砖墙,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就象其中的砖块,而脂质层的作用相当于填充于其间的胶质。皮肤脂质层胶质含有储水物质(如尿素)和自然保湿因子(NMF),这些物质有助于将水分锁定在皮肤细胞中,从而使皮肤细胞保持肿胀,使它们之间不出现裂隙。皮肤的弹性和伸展性都与其含水量有直接关系。 健康的皮肤屏障会被一些能洗去皮肤细胞“砖块”之间胶质的物质所破坏,这些物质包括肥皂、泡泡浴和清洗液。使用肥皂和清洁剂越频繁,被洗去的表皮脂质量越多,皮肤水分的丧失和皮肤干燥也就越严重。一个以前没有湿疹的人如果过度使用肥皂清洗,他的皮肤也会产生湿疹/皮炎。而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患者角质层下部的脂质层本身存在缺陷(这可能是基因的变化造成的),如果再以肥皂和清洁剂清洗皮肤,就会使皮肤细胞间的脂质成分进一步流失,角质形成细胞因水分丧失而皱缩,细胞间产生裂隙,皮肤屏障被进一步破坏。 瘙痒-搔抓-炎症循环 干性皮肤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本身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缺陷,刺激物和致敏原(包括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释放的超抗原外毒素——一种非常强烈的炎症因子)易于通过湿疹/皮炎患者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的裂隙进入机体,触发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化学因子(包括IL-1α、IL-4和免疫球蛋白E),在这些化学因子的作用下,皮肤血管扩张,进入皮肤的血流量增加,皮肤发红;而体液从扩张的皮肤血管中漏出,积聚在皮肤中引起水肿;淋巴细胞释放的其他一些化学因子则作用于皮肤神经,引起皮肤瘙痒。此外,干性皮肤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本身伴有瘙痒,而搔抓可促使IL-1α等化学因子的释放,不但使瘙痒进一步加剧,而且导致湿疹样皮疹的产生和加重,这就是干性皮肤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中存在的瘙痒-搔抓循环。另一方面,搔抓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又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从而有更多的超抗原物质产生,由此导致搔抓-炎症循环产生。因此,在干性皮肤和特应性皮炎等皮肤病中存在恶性的瘙痒-搔抓-炎症循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