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网 >> 婚姻问题 >> 粽子为什么有好几个角呢

粽子为什么有好几个角呢


发布:liulingling.com 来源:未知
粽子为什么有好几个角呢?常见的粽子为什么有好几个角,我见的大多是六角菱形,为什么不包成圆的呢?有什么含义吗?

传统粽子形状有四角形、圆锥形、枕头形等等,精巧可爱,这可是一个考验手艺的技术活。
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现在这种身批麻衣的样子,而是将米简单得装在竹筒里,就象现在的竹筒饭一样,不过这些“粽子”常被传说中贪婪的蛟龙所窃,以至于在闾大夫的建议下人们纷纷将粽子的包装改成令蛟龙畏惧的麻衣紧裹,五花大绑的样子。
窃以为所谓蛟龙窃棕是否属实我们暂且不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用五色丝及楝叶来裹棕显然要比用竹子装粽子方便的多,且这样的粽子也比竹棕要容易煮熟,便于携带,即拆即食,如若用竹子来做,那么吃起来非要带刀子不可,这是向来不喜欢刀光剑影的中国人所不能长期容忍的,故鄙人以为包粽子改竹换叶是顺应时代发展人们对于粽子――这一原本只用来做象征性供品的传统食物日益增长需求的必然趋势,即使没有贪婪的蛟龙人们也会自己变通。所谓传统就是这样,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顺应潮流的发展和时代的理解,自我不断的发展和变化是一项传统是否具有生命潜能的重要标志,不论这样演变的时间跨度长短,我们都应该承认只要是活的传统都会自然而然地不断接受当代人们的解读和修剪,并欣然于此,否则我们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盛于明清却已死去的三寸金莲,而没有我们今天吃的有几千年历史还活着的粽子了。

---------------
粽子有角

粽子与祭祀活动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令食品。粽子以米为原料,用菰芦叶包裹,煮熟后色、香、味俱佳,具有清热降火之功能。粽子既是风味独特的应节食品,也是一种祭祀物品。端午节吃粽子祭祀屈原是流行的说法。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是一种包含着特定内容的吉祥物。传统的粽子,大都有角,粽子的祭祀功能即来自于外形上的角。

  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角黍作为早期的粽子,在形制上与后来的粽子并无大的区别,只不过所包裹之物为黍,而不是江米。粽子从一开始为什么就要做成角形,而不做成其他形状呢?这恐怕不能用易于包扎来解释,而另有其宗教方面的原因。我们知道,动物的角,尤其家畜牛的角,很早就是古人崇拜的灵物,并被用作祭祀神灵以祈年求丰。有关古人以动物的角作祭祀的可靠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周代。陕西扶风1972年12月出土的西周史墙盘铭文中有“櫅角戠光,义其□祀”之句,连劭名先生译为:“牲首两角平齐而有光泽,用来祭祀正相宜。”《诗经·周颂·良耜》则说:“杀时犉牡,有捄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程俊英译为:“杀了那头大公牛,双角弯弯美无比。用以祭祀社稷神,前人传统后人继。”诗歌所反映的正是周人以牛角祭祀土地神与谷神的习俗。《礼记·王制》说:“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意思是说,祭天地所用的牛角如茧栗,宗庙祭祀用的牛角长度不出把,宾客所用牛角尺把长。牛角作为灵物,不仅用于祭祀,也用于宾客宴席的祝福。《诗经·豳风·七月》说:“称彼觥,万寿无疆!”这是用兕牛角杯来举杯畅饮祝福。可见,上古祭祀神灵所供奉的牺牲,往往以角为贵,角是人神沟通的灵物。早期的粽子角黍,制成角形,正是对动物角的模仿。这种模仿的意义就在于赋予粽子以祭祀的功能。由此,制成角形的粽子就与动物的角一样成了沟通人神的灵物。有趣的是,上古曾有以角黍祭祀独角神曾“獬豸”的习俗。《尔雅翼》卷九“楝”字注:“宗懔引《风俗通》,以为‘獬豸食楝’,原将以信其志也。”同书卷十八“亻宁”字注:“《荆楚岁时记》称,屈原以夏至日赴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色丝合楝叶缚之。又以獬麋(即獬豸)食楝,将以信其志。”楝,即粽子,因用楝叶包裹,故名。獬豸为先秦楚人崇拜的一种独角神羊,传说它能分辨曲直,解人犹豫,判定吉凶,所以是人们占卜求助的对象。从上两则记载可见,只要将角黍(楝)供奉给獬豸这种独角神曾,它就能满足人们占卜的愿望。由此可见,粽子之角形,确为动物神角的象征,古人以为用之祭祀,特
★○№相关文章¤◎◆
·女人究竟是嫁给一人自已爱的人
·以婚男人都怎么了
·离婚时怎样向同性恋配偶索取精
·怎么办结婚证
·人活着为了什么
·蛋糕怎么作
·吃过量的维生素A或D能使人中毒
·节婚多长时间可以离婚在中国外
·除皱防皱的穴位
·你是否会跟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
·茄鲞怎么做
·电影演员刘懿是哪人
★○№热点文章¤◎◆
 健康网 | 育儿知识 | 婚姻问题 | 恋爱烦恼 | 美容护理 | 家常菜 | 时尚装扮 | 生活礼节 | 生活百科 | 留言
 急救护理 | 家庭用药 | 健康信息 | 性爱保健 | 两性健康 | 男性 | 生育 | 心理 | 女性 | 中药 | 西药 | 心理